半导体硅片生产工艺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半导体硅片是现代电子产业的基石,其生产工艺的每一次突破都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进步。在众多硅片制造技术中,直拉法(CZ法)因其能够生产大尺寸、高质量硅片而成为主流工艺。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项关键技术,以及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直拉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籽晶与熔融多晶硅的接触,引导单晶硅的生长。具体来说,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将高纯度多晶硅和掺杂剂放入单晶炉内的石英坩埚中,加热至1000多度使其熔化。然后,将籽晶缓慢下降至硅熔体中,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拉速,引导单晶硅的生长。这个过程包括引晶、缩颈、放肩、等径生长和收尾等阶段,最终得到一根单晶硅锭。

直拉法的优势在于能够生产大尺寸硅片,目前主流的12英寸(300mm)硅片就是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相比之下,另一种主要的单晶硅生长方法——区熔法(FZ法)则主要用于8英寸及以下尺寸硅片的生产。

然而,直拉法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例如,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拉速,以确保单晶硅的质量。此外,还需要避免杂质的引入,因为即使是极微量的杂质也可能严重影响硅片的性能。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不断开发新的工艺和技术。例如,磁控直拉单晶生长、连续加料直拉单晶硅生长和重装料直拉单晶生长等新工艺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直拉法的效率和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在直拉法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以沪硅产业为例,该公司近期宣布投资132亿元建设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中国在直拉法技术上的实力。

此外,麦斯克电子年产360万片8英寸硅外延片项目的封顶,以及上海新微半导体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的落地,都标志着中国在半导体硅片生产领域的快速发展。

直拉法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为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创新应用基于这些高质量的半导体硅片实现,推动人类社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