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河南鹿邑与安徽涡阳关于老子故里的争议,近日因鹿邑县将当地高速收费站更名为“老子故里站”而再度升温。这一看似简单的地名之争,实则折射出地方对文化资源的激烈争夺,也引发了人们对名人故里开发的深入思考。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出生地自然成为各地争相标榜的文化名片。据《史记》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然而,由于历史变迁和行政区划调整,苦县的具体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河南鹿邑和安徽涡阳两地均宣称自己是老子故里,并为此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争论。
两地争夺老子故里的原因不言而喻。作为文化名人的出生地,不仅能够提升地方知名度,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鹿邑县为例,当地将高速收费站更名为“老子故里站”,并扩建为十车道,显然是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涡阳县也不甘示弱,近年来大力投资建设老子文化生态园,举办老子文化节,力图打造“老子文化名城”。
然而,这场争议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不仅影响了两地的关系,还引发了人们对名人故里开发的反思。有学者指出,过度依赖历史名人,将文化资源简单化为经济利益,可能会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正如《南方日报》评论所言:“名人故里是旅游资源,各地应合理利用,宣传不能不分场合、不分时机。”
面对这场争议,我们或许需要跳出地域之争的框架,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老子文化。正如涡阳县相关人士所言,老子有“为而不争”的思想,各地不应过分纠结于“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而应该在弘扬传统文化上共同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鹿邑县还是涡阳县,都在积极挖掘和传播老子文化。两地完全可以携手合作,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让老子思想惠及更多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超越简单的“故里之争”,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老子思想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不应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我们应该鼓励学者们深入研究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推动其与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对话与融合。只有这样,老子思想才能真正“活”在当代,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老子曾言:“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这句话或许可以启示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应局限于一城一地的争夺,而应该着眼于更广阔的人类文明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超越地域之争,共同传承和弘扬老子文化,让这颗东方智慧之树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