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中国如今攻破了多少?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Image

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引发震动,随后《科技日报》报道了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五年过去,中国在这35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至少已有21项技术被攻克。这一进展不仅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实力,也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深海探索领域,中国实现了重大突破。2020年11月,“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成功下潜至10909米海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上海蓝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海深光、电水密连接器传输组件。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海洋工程技术迈进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也迎头赶上。2023年,中国品牌在激光雷达十大品牌中占据七席。其中,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MEMS振镜模组通过了AEC-Q100认证,成为全球唯一通过该车规级认证的激光雷达扫描器件。这一成就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手机射频器件领域,中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22年3月,富满微宣布其5G射频芯片已开始批量供货。同年,华为开始出售内置5G射频芯片的手机壳。2023年3月,升新科技推出国内首颗Phase8 L-PAMiD射频前端模组,结束了高端射频前端芯片在国产替代方面的空白。

在基建领域,中国攻克了掘进机主轴承这一“卡脖子”难题。2022年4月,中铁装备设计制造的全国产3米级主轴承盾构机“中铁872号”在苏州成功应用,验证了国产盾构机主轴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中国科技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例如,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中国仍需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

面对未来,中国正在积极布局前沿科技。2024年,中国科协发布了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和十大产业技术问题,涵盖了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多个前沿领域。这表明中国正在努力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令人瞩目。2022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36%。2013年至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展望未来,中国科技发展仍需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同时,要注重基础研究,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