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各地菜,为何会被统称为淮扬菜?原来是淮安....

发布时间:2024-08-29

Image

淮扬菜,这个被誉为“东南第一佳味”的菜系,其起源和发展历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多样性。然而,关于淮扬菜的发源地,淮安和扬州两座城市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种争议不仅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折射出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

淮扬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但真正形成独立菜系并扬名天下的时间则是在清朝康乾盛世之际。淮安作为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明清时期,淮安是全国河道治理中心、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备中心和淮北盐集散中心,这种特殊地位促进了城市文明的发展,也为淮扬菜的创新和发展营造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淮安的烹饪技艺源远流长,早在七千多年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用于饮食的陶器,表明当时人们的饮食水平已相当高。汉代文学家枚乘在《七发》中盛赞家乡的食馔为“天下之至美”,可见淮安美食在当时就已享有盛誉。

然而,淮扬菜并非仅限于淮安一地。扬州作为另一重要发源地,其在淮扬菜发展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扬州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中部各省食盐供应基地及清朝南北漕运之咽喉,盐商们在饮食享乐上一掷千金,为淮扬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是淮安和扬州两地的共同作用,加上周边地区的融合,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淮扬菜。2009年发布的《淮扬菜通用规范》对淮扬菜的定义是:“起源于江苏地区,以及受其影响发展而成的,符合江苏地区居民饮食习惯、时尚潮流的菜肴。又称江苏菜。”这一定义既体现了淮扬菜的地域特色,又包容了江苏各地的饮食文化。

关于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争,淮安和扬州各有其理。淮安强调其历史地位和烹饪技艺,而扬州则突出其富庶的经济基础和盐商文化。这种争议反映了两地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珍视,但也引发了人们对淮扬菜本质的思考。

事实上,淮扬菜的精髓在于其“和、精、清、新”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菜品的制作上,更体现在其包容性和创新性上。因此,我们不应将淮扬菜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城市的产物,而应该将其视为江苏乃至整个江淮地区饮食文化的结晶。

展望未来,淮扬菜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淮扬菜的传统技艺,保护和利用好淮安、扬州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吸收其他菜系的优点,适应现代人的饮食需求。

总的来说,淮扬菜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菜系不仅需要深厚的历史积淀,还需要开放包容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淮安和扬州的争议,恰恰体现了淮扬菜的这种特质。我们应该珍惜这种争议带来的思考,而不是将其简单化为一场胜负之争。只有这样,淮扬菜才能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继续引领中国饮食文化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