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薤露行》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曹操的《薤露行》是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东汉末年。 这首诗不仅是曹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汉末社会动荡的真实写照 ,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以诗记录汉末政治动荡

《薤露行》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汉灵帝死后,外戚何进与宦官张让等人的权力斗争。诗中用“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来讽刺何进的无能,以及他因犹豫不决而导致的悲剧后果。后半部分则聚焦于董卓之乱,描述了董卓篡夺朝政、废立皇帝、焚烧洛阳等暴行,以及由此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曹操在这首诗中运用了高度概括的语言,将数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于短短数十字中。 如“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等句子,简洁有力地揭示了董卓的暴行。同时, 诗中也融入了曹操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如结尾“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一句 ,表达了诗人对汉室倾覆的深切哀痛。

诗中蕴含深刻政治智慧与人文关怀

《薤露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质朴无华的风格和沉雄悲壮的格调上。 曹操没有过多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的语言直抒胸臆,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沐猴而冠带”、“白虹为贯日”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在文学史上,《薤露行》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风气,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

《薤露行》彰显曹操文学才华与政治抱负

曹操的《薤露行》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研究汉末历史的重要资料。 它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曹操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在今天重读《薤露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曹操的文学才华,更能体会到他作为一个乱世英雄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不仅是曹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汉末社会动荡的真实写照,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