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青岛,这座依海而生的城市,曾有两座栈桥横跨海面,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一座是闻名遐迩的前海栈桥,另一座则是鲜为人知的后海栈桥。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老青岛人的回忆,走进后海栈桥的前世今生。
1934年6月,青岛港务局决定在西镇四川路附近海岸修建一座新的栈桥,以缓解前海栈桥的压力。这座栈桥长183.5米,宽2.5米,最初被称为“海军栈桥”。由于地处青岛后海,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它为“后海栈桥”。在一些老地图上,它也曾被标注为“美国栈桥”,因为抗战胜利后,这里曾有美军驻扎。
对于老青岛人来说,后海栈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他们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位名叫“冬日暖阳”的读者回忆道:“记忆中的后海栈桥(被称为美国栈桥)并不是这么窄窄的,应比图片上宽很多的。桥上的栏杆在58年大炼钢铁时全被拆除,只剩一光秃秃的桥面。当年没有保护意识,剩余部分在建轮渡码头时遭整体填埋。”
另一位读者“传忠”则这样描述:“我儿时见过后海栈桥,当时老人都管它叫美国栈桥,它是水泥混凝土钢筋结构,比前海栈桥桥面窄,它的桥面也有双排圆铁篦子透气孔减风浪作用的装置。它当时前面有一段已经斜断在海里,夏天的时候我们都在桥面上跳冰棍或扎猛子,现在回想那个童年记忆太有意思了,现在六十多岁了真是岁月了饶人哪,啊,别了我们的童年!向曾前、向儿时致敬!”
后海栈桥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电影取景的热门地点。1957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在青岛拍摄的经典电影《海魂》中,就有几个镜头取景于此。影片中,赵丹饰演的陈春官在桥下召开秘密会议,王丹凤饰演的酒吧女郎和陈春官在桥上谈心,这些场景都成为了青岛人难忘的记忆。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后海栈桥的命运却逐渐走向衰落。1958年,栈桥上的栏杆被全部拆除,用于大炼钢铁。1960年代,该区域开始填海造陆,后海栈桥逐渐被填埋。到了1980年代,随着青岛轮渡站的建设,后海栈桥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后海栈桥的消失,反映了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视了那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建筑?一位名叫“舍德”的读者感叹道:“1978年参加市政府‘安全生产检查团’工作时,曾多次到后海栈桥检查安全工作,那时栈桥已破败不堪,桥面多处塌陷,桥体摇摇欲坠,桥下淤泥堆积,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青岛的街头,或许还能从一些老照片和老电影中窥见后海栈桥的影子。它的消失,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该如何平衡现代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如何让那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建筑,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的生机?
后海栈桥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建筑的命运,更是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曾经见证城市成长的建筑,因为它们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