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化学做旧,此方法可以识破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陶瓷收藏市场近年来持续火爆,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高仿做旧手法层出不穷。其中,化学做旧因其成本低、效果逼真,成为不法分子常用的手段之一。这种做法不仅欺骗了收藏者,也给文物鉴定带来了新的挑战。

揭秘陶瓷化学做旧的常见手法

化学做旧的核心在于模仿古瓷的自然老化过程。常见的方法包括:

  1. 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将高锰酸钾溶液掺入红糖,涂抹在瓷器表面,48小时后擦拭干净。这种方法能让瓷器表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紫褐色,模仿出土文物的效果。

  2. 氢氟酸腐蚀:将氢氟酸与水混合,刷在瓷器釉面上,制造出类似出土文物的“土沁”效果。

  3. 中药浸泡:使用特殊配方的中药溶液浸泡瓷器,可以制造出温润如玉的古旧感。

这些方法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效果逼真,足以迷惑缺乏经验的收藏者。

化学做旧对文物鉴定和收藏市场的冲击

化学做旧的泛滥给文物鉴定和收藏市场带来了严重冲击:

  1. 扰乱市场秩序:大量高仿品流入市场,导致真伪难辨,严重影响了收藏者的信心。

  2. 降低收藏价值:许多收藏者高价购入的“古董”实际上是现代仿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 妨碍学术研究:伪品的大量出现,干扰了对古代陶瓷工艺和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

面对这种情况,收藏者和鉴定专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识别化学做旧瓷器的关键技巧

尽管化学做旧手法不断翻新,但仔细观察仍能发现一些破绽:

  1. 水洗测试:用清水冲洗瓷器,如果水呈紫色,说明可能使用了高锰酸钾处理。

  2. 放大镜观察:用10倍以上放大镜观察釉面,真品的磨损纵横交错、自然不规则;仿品则可能有明显的打磨痕迹。

  3. 剥釉测试:用小头针撬开釉面,真品剥釉处周围还可继续剥开;仿品剥釉处周围胎釉结合紧密。

  4. 重量比较:清中期以前的真品因瓷土关系较重;现代仿品胎质疏松,手感较轻。

  5. 显微镜检查:高倍显微镜下,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釉面会出现无数被酸腐蚀的小孔。

提高警惕增强鉴别能力是关键

面对日益复杂的做旧手法,收藏者需要不断提高警惕,增强鉴别能力:

  1. 多实践多学习:不能仅靠死记硬背特征,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2. 寻求专业鉴定:对于重要藏品,可以寻求专业机构进行科学鉴定。

  3. 保持理性态度:不要被“捡漏”的心态冲昏头脑,对价格明显偏低的“古董”要格外谨慎。

  4. 关注市场动态:及时了解最新的做旧手法和鉴别技巧,提高自身鉴别能力。

陶瓷收藏是一门需要深厚知识和经验的学问。面对化学做旧等现代造假手段,我们既要保持警惕,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收藏市场中,真正欣赏到陶瓷艺术的魅力,避免被伪品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