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众所周知,从1966年下半年开始,江青、康生一伙就开始制造各种谣言诽谤刘少奇,甚至编造证据对他进行陷害,翻出刘少奇早年从事革命活动时,在工人运动中被敌人抓住的旧事,给刘少奇扣上“叛徒”、“内奸”的罪名。
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江青、康生一伙通过投票表决,强行给刘少奇定罪,并将其永远开除党籍,剥夺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由此制造了共和国最大的冤案。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
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一举粉碎后,刘少奇的冤案才逐渐被重提。
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建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当选为第一书记,黄克诚当选为常务书记。
中纪委刚恢复重建时,工作极其繁重,可以说是“积案如山、积信如山”。
中央决定把审理“两案”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交给中纪委处理,身为常务书记的黄克诚深感责任重大,一上任便投入到处理党内重大历史问题的工作中。
邓小平在与中纪委常委们谈话时提出了刘少奇的问题。
他特别强调,当年把刘少奇同志打倒,是不合法律程序的,一个主席,一张大字报就把人弄下来了。
在邓小平的指示下,中纪委和中组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刘少奇的案子进行了复查。
战争年代,邓小平与刘少奇的接触较少,那时邓小平长期在前线工作,刘少奇则是中央主要领导之一,长期在中央办公。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邓小平到北京工作,他们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
1966年下半年,不仅刘少奇受到了冲击,邓小平也未能幸免。
当两人在天安门城楼上见面时,刘少奇关心邓小平的处境,邓小平回答:“横直没事。”这简单的四个字展示了邓小平积极乐观的心态。
当刘少奇在开封含冤去世时,邓小平正在江西接受劳动改造,无能为力。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示一定要查清刘少奇的案子。
工作组在黄克诚的指导下对案件进行了调查和复核。
在调查中发现,刘少奇案中的所谓证据存在诸多漏洞。
黄克诚还派人前往开封,核实刘少奇当年的监护情况,掌握了充分的证据,证明刘少奇是被诬陷的。
然而,为刘少奇平反仍存在相当大的阻力。
时间到了1980年1月,中纪委在会议中讨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黄克诚明确提出要做好刘少奇案件的复查平反工作。
不久之后,邓小平拍板决定,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讲话,宣布中央将不久后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在正式为刘少奇平反之前,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处理,那就是平反报告中要不要写上“刘少奇也犯过错误”这句话。
邓小平直言,写上这句评语不会贬低刘少奇,我们都犯过错误,这些错误不少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
邓小平还说,共产党人不怕犯错,也无惧认错,这恰恰是我们的党风,实事求是。
邓小平的话让大家豁然开朗。
1980年2月,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会议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的决定,正式为刘少奇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