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氧、液氮等低温液体储槽操作规程及操作风险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2022年5月9日,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现代重工海洋管件工厂发生一起液氮储罐爆炸事故,造成3人受伤。 当天上午6时9分许,该厂一个4.9吨的液氮储罐突然爆炸,导致附近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的部分车间倒塌。这起事故再次敲响了低温液体储槽安全操作的警钟。

低温液体储槽,如液氧、液氮储槽,因其储存介质的特殊性,操作规程显得尤为重要。 以液氧储槽为例,其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操作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进行气密性试验,确保容器压力不超过0.24MPa。同时,要检查各仪表阀门的准确性,并进行吹除置换。置换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使用干燥空气(漏点<-60℃)或氮气进行干燥吹除,第二次则使用液氧进行置换,确保储槽内部环境符合要求。

其次,供气程序需要严格遵循。在供气前,应检查储槽内压力是否正常。然后缓慢打开出液阀,待槽内压力达到所需压力时,再打开减压阀前阀。供气过程中,应密切监控压力变化,确保氧气输送压力不低于0.45Mpa,不超过0.6Mpa。

再次,关闭程序同样不容忽视。关闭时应先关闭出液阀和增压阀,再关闭减压前阀,使气站处于停用状态。此外,还应制定详细的故障处理程序,如压力过高时打开放空阀降压,压力过低时打开增压阀进行增压等。

然而,即使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低温液体储槽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风险。 以液氮储槽为例,其主要风险包括

  1. 物理爆炸:液氮大量汽化可能导致罐体超压爆炸。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珠光砂塌陷、罐体外壁遭破坏等。

  2. 窒息:液氮泄漏可能导致局部区域氧气含量急剧下降,造成人员窒息。

  3. 冻伤:液氮接触人体可能导致严重冻伤。

  4. 泄漏:管道或阀门泄漏可能导致液氮大量泄漏,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除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检查和维护储槽及附属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4.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5.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总之,低温液体储槽的操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需要操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同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风险,确保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