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隆昌石牌坊群被誉为“中国石牌坊之乡”,现存17座清代石刻牌坊,是中国石牌坊之冠。这些牌坊分布在四川省隆昌市境内,沿6条千年古驿道而建,见证了巴蜀文化的演变史。
隆昌地处川渝交界,自古就是交通枢纽。据史料记载,隆昌境内曾有69座石牌坊和171座庙观的镇山门坊。现存的17座牌坊中,13座集中在城区南北两关的巴蜀古驿道上,其余4座分布在相应村镇。这些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49年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郭陈氏节孝坊是隆昌石牌坊群的代表作之一。这座牌坊高15米,面阔9.5米,是为受清朝道光皇帝旌表的节孝妇郭陈氏而建。牌坊的三重飞檐层层上收,有展翅飞翔的动感。最引人注目的是三重檐的12刹尖上悬挂的12个“铁马铜铃”,铜铃迎风晃动,叮当作响,数里相闻,使驿道行人闻之心安神定。可惜这些铜铃在“文革”期间被盗摘变卖,至今未能复原。
禹王宫山门坊则是另一座独具特色的牌坊。这座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重建于同治六年(1867年)。牌坊的牌顶楼下当心间为“九龙匾”,这是隆昌石牌坊中最高的礼制级别。匾上框饰凸显“禹庙”二字,既表明此处为祭拜供奉大禹之寺庙,又暗含视汉族统治为正统的“反清”意识。
隆昌石牌坊群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建造方式灵活。这些牌坊不仅包括传统的“忠、孝、节、义”四种类型,还有百寿坊、镇山坊、山门坊、观赏坊等。其中,郭玉峦功德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乐善好施”石牌坊。这座牌坊在“文革”期间险些被拆除,幸亏当地一农家借用牌坊的两根立柱来加固房屋,才得以保存至今。
这些石牌坊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立体史书”。它们以6条古驿道为存在环境,以县产青石为载体,蕴含深刻的社会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纯朴的哲学理念,独特的审美创意,精美的建筑工艺,表述着明清两代巴蜀人文演化的历史进程。隆昌石牌坊群集哲学、历史、数学、力学、建筑学、文化艺术精粹为一体,具有很高、很珍贵的历史、艺术、文物科学价值。
2001年6月25日,隆昌石牌坊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近年来,隆昌市对石牌坊群进行了保护和旅游开发。2013年,隆昌石牌坊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该景区在游客满意度评价结果中位列四川省前十名。
隆昌石牌坊群不仅是一座座精美的建筑,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们静静地矗立在千年古驿道上,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彰显着文化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欣赏到精湛的建筑艺术,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