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蓟马是一种体型微小但危害极大的害虫,几乎可以危害所有作物,包括果树、蔬菜、大田作物和花卉。以广西百色市为例,蓟马可导致芒果果园减产10%-42%,严重影响农民收入。蓟马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叶片受害:嫩叶受害后变薄,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条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现变形、卷曲。
幼果受害:表皮油胞破裂,逐渐失水干缩,疤痕随果实膨大而扩展,呈现不同形状的木栓化银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
整体影响: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面对如此严重的危害,农民朋友该如何防治蓟马呢?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杀虫剂及其特点:
甲维盐:甲维盐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通过干扰害虫的神经传递系统来发挥作用,具有胃毒和触杀的作用。施药后3-4天会出现害虫死虫的高峰期。
噻虫嗪:属于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主要通过作用于害虫中枢神经系统,阻断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使害虫出现麻痹并导致死亡。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
虫螨腈:一种新型吡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可以用于蔬菜、果树、大田作物上防治鳞翅目、同翅目等多类害虫。
呋虫胺:属于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似,但具有更广谱的杀虫效果,可广泛用于植物上刺吸式及咀嚼式口器害虫的防治。
螺虫乙酯:属于新型季酮酸衍生物类杀虫剂,为脂质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害虫体内脂肪的生物合成过程来抑制脂肪的合成,阻断害虫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死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蓟马具有很强的抗药性。研究表明,不同地区蓟马的抗药性也不相同,很多药剂在一些区域好用,而在另一些区域可能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抗性问题。因此,建议不要长时间单一重复使用某种药剂,而应与不同作用机理的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或混配使用,以免害虫较快产生抗性。
除了化学防治,还可以采用一些非化学方法来防治蓟马:
物理防治: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应与作物持平。
农业防治: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防治蓟马的关键在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建议在下午用药。
蓟马隐蔽性强,应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或添加有机硅助剂,同时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药剂熏棚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
提前预防,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在高温期间种植蔬菜,如果没有覆盖地膜,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
总之,防治蓟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既要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又要注重非化学防治措施,同时还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以延缓和避免蓟马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蓟马的危害,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民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