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支线客机比较——商飞VS巴航和庞巴迪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国内支线客机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根据庞巴迪的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新增2150架60-150座级客机,其中900架为大型支线客机,1250架为小型单通道客机。这一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中国商飞、巴西航空工业(巴航)和加拿大庞巴迪等国内外厂商的激烈角逐。

在这一竞争格局中,中国商飞作为国产支线客机的代表,正努力追赶国际巨头。其ARJ21机型已获得累计21家客户453架订单,并于2016年正式投入航线运营。然而,与巴航和庞巴迪相比,商飞在产品线丰富度、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仍有差距。

巴航和庞巴迪作为全球支线客机市场的两大巨头,分别占据47%和39%的市场份额。它们的产品线已覆盖130座级以下的全部机型,并在油耗和起降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巴航的E系列和E2系列,以及庞巴迪的CRJ系列和C系列,都是全球支线航空公司的首选。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产支线客机的发展前景如何?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政府正在全力支持国产民机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推进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这一政策支持为国产支线客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市场需求来看,中国支线航空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2016年我国年旅客吞吐量在50万以下的机场出港直飞航线共1443条,但其中1151条航线只有一家航司执飞,独占率达79.8%。这表明支线航空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为国产支线客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然而,国产支线客机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壁垒,国产机型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其次是市场认可度,国产机型需要通过长期运营来积累口碑和信任。此外,适航认证也是国产机型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目前国产支线飞机尚未获得FAA或EASA的适航认证。

面对这些挑战,国产支线客机厂商需要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市场培育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只有这样,国产支线客机才能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逐步缩小差距,最终实现国产民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总的来说,国内支线客机市场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期。商飞、巴航和庞巴迪的竞争与合作,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未来,随着国产支线客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支线客机将在全球航空市场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