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当代人类对火星、月球的探索,往往被困于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那就是月球和火星没有氧气。
这使得人类移民外星的设想不得不长期且无限期推迟。
其实,对于地球而言,氧气也并非一开始就存在。
如果有地外文明在40亿年前到了地球,估计也会认为地球无法孕育生命:毕竟,那时地球并没有氧气。
换句话说:氧气并非始终存在于地球之上,而是在后来的过程中产生的。
那么,地球上的氧气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1、氧气的两大来源
现代科学家认为,氧气主要来自两个渠道。
第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当然,这个过程要追溯到35亿年前。
据说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那时整个太阳系混乱且死寂一片。
那时的太阳系与现在迥然不同。
地球如同另一个世界。
在接下来的数亿年里,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
然而,当时的生命属于厌氧生物——它们适应了没有氧气的地球环境。
这一切在35亿年前发生了巨大变化。
光合细菌出现在地球上,这些细菌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最初,这些细菌的存在并未对地球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随着光合细菌的繁殖壮大,地球上的生物逐渐面临生存危机:就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一样,光合细菌不断繁殖,产生的氧气逐渐在空气中累积,厌氧生物感觉到生存危机。
终于,随着光合细菌提供的氧气达到一定临界点,远古地球出现了一次生物大灭绝。
火星历史上也有类似的现象:远古火星一度出现过原始生命,但这些生命不断向火星大气中排放甲烷,改变了火星的环境,最终导致物种灭绝。
18亿年前,地球上的氧气比例不断上升,最终,氧气出现在大气层中。
地球生物的进化方向,逐渐适应了含氧环境的发展。
人类可以说是这一变革的受益者。
第二个来源则是水的分解。
我们知道,水由氢和氧组成。
有时,水会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如光分解)而产生大量氧气,并排放到空气中。
2、生物与氧气
总之,地球经过亿万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状态。
事实上,许多事情的发生,往往是偶然因素所致。
同时,由于自身环境变化,地球在46亿年的历史中淘汰了大多数生物。
比如,氧气的出现导致了厌氧生物的灭绝。
对于地球来说,这些灭绝的厌氧生物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住民。
接下来的几十亿年里,地球氧气的变化也决定了许多生物的兴衰:例如,随着氧气比例的上升,厌氧生物被淘汰,只有适应含氧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
数亿年前,随着氧气比例的大幅增加,地球进入了巨虫时代:巨大的蜻蜓如老鹰般出现在地球上,而不适应当时氧气环境的生物则沦为了巨虫的食物。
此后,氧气比例的下降也结束了巨虫时代。
对于人类而言,人类文明的前景与氧气比例密切相关:氧气比例太低,人类呼吸困难,生存堪忧;但如果氧气比例太高,人类同样难以适应。
总的来说,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地球选择了生物,而不是生物选择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