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丰水库蓄水81年,中朝两国共有:“漏网之鱼”有多大隐患?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水丰水库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和朝鲜平安北道的鸭绿江上,是东北最大的水库,也是中朝两国共有的跨界水库。这座始建于1937年的水库,至今已蓄水81年,见证了中朝两国的友谊与合作,也承载着两国人民的福祉。

水丰水库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位于鸭绿江中游,两岸多为峭壁悬崖,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能力强,天然适合储备水资源。水库全长157公里,总面积357平方公里,蓄水量高达116亿立方米,占辽宁省37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的一半以上。

作为中朝两国共有的水库,水丰水库的管理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55年,中朝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鸭绿江水丰水力发电厂的协议》,共同经营水丰发电厂。1958年,水丰水电站的恢复改建工程基本竣工,设计年均发电量40亿千瓦时。这一工程不仅是两国友好合作的见证,更是确保界江安澜的国之重器。

然而,水丰水库在蓄水81年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隐患。首先,大坝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初期的设计和施工存在缺陷,混凝土未按照设计的配合比施工,骨料杂质含量高,抗冻标号低。其次,水库的生态平衡也面临着威胁。随着鱼类资源的开发,库区的鱼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亚洲公鱼和大银鱼的种群规模此消彼长,外来鱼种的引入可能对土著鱼类造成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网箱养殖导致的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2021年《生态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献显示,水丰水库的藻类综合评价指数k值为3.0~12.0,平均值为5.8,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这不仅影响了水库的水质,也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长远影响。

此外,“漏网之鱼”问题也不容忽视。2009年推广的河鲈已在水丰水库内形成自然种群,对土著鱼类造成潜在威胁。这提醒我们,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平衡的维护。

面对这些挑战,中朝两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首先,应加强对水丰水库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保护水库的生物多样性。最后,要重视水质保护,控制网箱养殖规模,防止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

水丰水库不仅是中朝两国重要的水资源,更是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在未来的管理和发展中,我们既要充分利用水库的资源,又要保护好这片宝贵的水域,让水丰水库真正成为造福两国人民的“生态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