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对人和环境友好的安全型细菌杀虫剂,占据了微生物农药95%以上的市场份额。作为与化学农药相互补充的生物农药,Bt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有机农业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Bt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有两种:晶体和孢子。其中,晶体是一种蛋白质(Cry蛋白),当害虫蚕食了伴孢晶体和芽孢之后,在害虫肠内的碱性环境中,中肠蛋白酶会溶解伴孢晶体,释放出对鳞翅目幼虫有较强毒杀作用的δ-内毒素。这种毒素会使幼虫的中肠麻痹,并与中肠细胞膜受体结合,导致肠道碱性内含物漏入血腔,孢子和菌体通过被破坏的肠壁进入体腔。害虫会出现食欲减退、对接触刺激反应失灵、厌食、呕吐、腹泻、行动退缓、身体萎缩或卷曲等症状。最终,害虫肠壁破损,毒素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同时芽孢在消化道内迅速繁殖,导致害虫麻痹而死。
Bt的这种作用机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主要针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100多种害虫和动植物线虫。国内外应用统计显示,Bt对64种森林害虫、34种果树害虫、12种茶树害虫都显示高毒力。然而,Bt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Bt的杀虫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需要在18℃以上的气温下使用,最佳效果出现在30℃以上。此外,连续使用Bt可能会导致害虫产生抗性,这也是目前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通过配方改良来提高Bt的杀虫效果。例如,将Bt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可以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此外,将Bt与低剂量的化学杀虫剂混用,也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Bt还可以与其他生物制剂、昆虫生长调节剂、菊酯类沙蚕毒素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农药及部分杀菌剂和化学肥料现混现用,这为开发更有效的害虫防治方案提供了可能。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Bt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仍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害虫,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Bt将在未来的农业害虫防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