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比亚迪近日发布的新车秦L DM-i宣称百公里NEDC亏电油耗仅为2.9L,引发了广泛质疑。这一事件不仅让公众关注到汽车油耗测试标准的重要性,也引发了对NEDC和WLTP两种测试方法的讨论。
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测试标准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市区和郊区驾驶循环。相比之下,WLTP(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Procedure)是基于全球实际驾驶数据,模拟更多样化的驾驶情景,包括不同速度、驾驶行为和环境条件。WLTP测试时间更长,覆盖距离更远,还考虑了车辆配置差异对油耗的影响。研究显示,在真实道路条件下,NEDC测试结果的油耗与官方数据相差可达31%。
比亚迪选择使用NEDC标准进行宣传,其高级副总裁杨冬生解释称,NEDC的平均车速(33km/h)更接近中国主要城市25-30km/h的实际行驶工况。然而,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争议。有观点认为,比亚迪没有明确标注测试工况,可能误导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国家在GB19578-2021标准中已明确规定,自2021年7月1日起,新申请型式批准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必须采用WLTC工况测试油耗。
这一事件凸显了汽车测试标准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性。不同的测试方法可能导致显著不同的油耗数据。例如,同一款车型在NEDC和WLTP测试下的油耗可能相差1L以上。对于注重燃油经济性的消费者来说,这种差异可能直接影响购车决策。
汽车厂商在宣传时应更加透明地展示车辆性能数据。理想的做法是同时提供NEDC和WLTP两种工况下的油耗数据,并明确标注测试标准。此外,考虑到不同地区驾驶习惯和路况的差异,提供更细分的测试数据(如城市、郊区、高速等)也能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测试标准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除了油耗,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指标的测试方法同样值得关注。只有建立更加科学、透明的测试体系,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