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极极强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皇太极画像

01

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已经担任金国大汗达十年的皇太极,正式宣布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登基大典十分热闹,满洲代表、蒙古代表、汉八旗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时刻。
在山呼万岁、三跪九叩之后,他们向皇太极敬献了元朝的传国玉玺,以示天命和传承。
然而,有两个人显得十分特别。
他们站在那里如雕塑一般,头歪着,眼斜着,满脸的不屑。
是谁这么扫兴呢?众人一看,原来是朝鲜国的使者罗德宪和李廓。
皇太极一怒,厉声质问他们。
大臣们见状,也纷纷围了上来。
罗德宪和李廓当时吓得两腿打颤,但心想,死也不能丢了“小中华”的面子。
令人意外的是,皇太极最终没有下令杀他们,而是派人送他们回国,并写了一封信给朝鲜国王李倧。
信的大意是:“你的使臣在朕的登基大典上如此放肆,但考虑到两国是兄弟之盟,朕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
你好好反省一下,派个儿子来盛京做人质,咱们继续做兄弟。
不然的话,别怪我带兵去要个说法!” 但皇太极万万没想到,就在渡过鸭绿江之前,罗德宪和李廓断然拒绝,表示:“这封信羞辱了我们的国王,我们不能带回国,你自己带回给你们的皇上吧!”说完,他们昂首而去。

02

为什么朝鲜敢对曾暴打过他们的皇太极如此嚣张呢? 答案在于两年前后金第二次入塞之战。
崇祯七年(1634年),皇太极亲自率军突破长城防线,在宣大两镇劫掠五十多天,俘获无数人口和财物。
明军几乎毫无抵抗地看着八旗大军撤退。
但朝鲜错误地认为后金在大同城下损兵折将,战死率高达50%,于是朝鲜国王李倧以为后金已无力威胁他们。
因此,朝鲜朝堂和大明朝堂一样,充满了“胡虏不足为惧”的乐观氛围。
于是,当皇太极派使者通知朝鲜登基事宜时,朝鲜朝堂喊着“杀虏使、明大义”,将后金使团软禁,还朝他们扔石头。
最终,英俄尔岱(使者)趁朝鲜防备不力,夺马逃回后金。

03

本来这已经让皇太极非常恼火,现在朝鲜使者又如此无礼,他自然忍无可忍。
他决定出兵教训一下。
不过,皇太极考虑得更多。
他觉得九年前进攻朝鲜时未能让其彻底臣服,是因为顾忌明军来援,不敢久战。
这次他决定先猛击明朝,让其无力援朝,再让朝鲜乖乖臣服。
怎么打击明朝? 皇太极最熟悉的办法——入塞劫掠。
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召集准备第三次入塞的清军各路统帅,组成豪华阵容,包括多尔衮、多铎、豪格等猛将,还有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等大将随军出征。

04

与前两次不同,皇太极这次选择坐镇沈阳指挥。
因为经过前两次入塞,他对自己弟弟和儿子的能力十分有信心。
五月三十日,阿济格率军从盛京出发,第三次入塞之战开始了。
六月二十七日,阿济格大军抵达独石口外,漠南蒙古各部纷纷前来助战,清军总兵力达十万。
独石口长城两年前被清军攻破后,明朝财政困难,一直未修复。
面对十万清军,明军不敢抵抗,仓促撤退。
清军轻松突破独石口,随后五日内横扫宣府东部堡寨,连胜七场,俘获人畜一万余。
七月初三,崇祯接到急报:东虏再次来犯宣府。
崇祯以为后金如前次一样进攻宣大,下令加强防御,同时调兵加强内长城各关口防务。
但清军打破了崇祯的设想,选择了不同的路线。

05

突破独石口后,阿济格军团突然东转,于七月初五拿下延庆,七月初七攻下居庸关,出现在京郊昌平。
昌平不仅是北京北大门,还是明帝陵所在地。
由于误判,昌平没有在崇祯的防御计划中。
面对清军数十倍优势兵力,昌平县城守不住半天便告失陷。
清军抢掠城内财物,还焚毁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德陵。
消息传来,崇祯下令京师戒严,关闭九门,并紧急调动各部四万七千人前来救援。
在这危急时刻,87岁高龄的兵部尚书张凤翼请缨出任总指挥。
这种表现是因为张老大人爱国吗?

06

并不尽然。
崇祯朝的铁律之一是:不管战事如何,只要不顺,必会拿大臣开刀,首当其冲总是兵部尚书。
张凤翼试图表现获得一线生机,希望在崇祯那里留个好印象。
崇祯见老张主动揽责,任命其为督师,赐尚方宝剑,统领各路救援兵马。
但明眼人都知道,张大人虽有情怀,却难上阵对敌。

07

张凤翼上任督师当天,清军已到达北京北郊清河,距北京二环不到二十里。
老张急得满头大汗,调集援兵增援。
但是,清军在清河驻扎两天后,突然转向东攻下防守薄弱的宝坻县。
老张困惑清军的意图,以为他们要掠劫京东永平府,于是再次调动兵马向东。
然而,清军攻下宝坻后,转向西南攻下定兴县。
老张再次调动兵马南下增援保定。
但清军又转向西攻下房山县,老张判断清军目标还是北京,调兵回防京师。
而清军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继续南下搅乱京南地区,然后再转向北攻陷怀柔和密云。
到此时,张凤翼还是未能解清军的真正意图。

08

清军围着北京城抢掠一个月,皇太极决定撤军。
八月三十日,阿济格率军准备从冷口撤出。
明军已筋疲力尽,无力反击。
但为了给皇帝一个交代,各路明军开始“跟随追击”,始终保持一天路程的距离。
清军探明后,不仅敲锣打鼓,还立起“各官免送”的木牌,诛心挫败明军士气。

09

战事至此,张凤翼知自己肯定难逃一死。
与其被公开处决,不如自己了解。
他选择了慢性自杀——天天吃大黄。
当年,明光宗朱常洛因吃大黄而死,张凤翼很快身体不支。
九月初二,清军未出冷口,张凤翼已双腿一蹬去世。

10

梁廷栋同样服用大黄,只不过控制量,维持生存。
九月初五,清军退出冷口,梁廷栋最后袭击了落后的清军小队,取得“战果”。
他急忙报功,希望能够侥幸过关。
然而,第二天京里锦衣卫传来了圣旨,张凤翼“夺官逮京问罪”。
梁廷栋明白自己难逃一劫,于是加倍服用大黄,于九月十二日终于殒命。
崇祯对二人的处理都是:“坐大辟(死刑),因其已死,姑且不究。”

11

阿济格返回沈阳两个月后,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对朝鲜发起第二次征伐。
朝鲜这次无力等待明朝救援,只坚持一个多月就投降。
朝鲜国王李倧走出南汉山城,向皇太极三跪九叩,表示认输。
朝鲜成为大清的第一个藩属国。
至此,明廷自万历、天启年间实施的“剿虏国策”——拉拢蒙古、联合朝鲜,共同对抗后金的计划全面破产...... image

12

但崇祯仍不甘心,因为接下来的宣大总督是“阎王”卢象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