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高磷血症是透析患者的“沉默杀手”。据统计,血磷每升高1mg/dL,心血管死亡风险就会上升50%。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低磷饮食成为透析患者控制血磷、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武器。
低磷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透析患者而言,肾脏无法有效清除体内多余的磷,导致磷在体内蓄积。高磷血症不仅会引发骨质病变、皮肤瘙痒等症状,更与心血管事件、死亡及全因死亡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饮食控制来减少磷的摄入,成为透析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
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低磷饮食呢?首先,要明确哪些食物属于高磷食物。一般来说,含钙高、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往往含磷也高,如排骨、海鲜、奶制品、豆制品等。相反,一些蔬菜如白菜、卷心菜、芹菜等则属于低磷食物。其次,要注意烹饪方法。例如,在烹调鱼和瘦肉时,可以先用水煮一下捞出,再进行热炒,这样可以降低食物的含磷量。此外,还要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含磷添加剂,因为这些食物中的无机磷几乎100%被人体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低磷饮食并非意味着完全限制蛋白质摄入。事实上,透析患者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2克的蛋白质已经足够。关键是要选择相对含磷少或磷吸收率低的蛋白食物,如鸡蛋白。同时,可以通过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来补充能量,如红薯、藕、山药等。
低磷饮食的效果如何?我们可以从一个成功案例中窥见一斑。92岁高龄的杨奶奶已经进行了9年多的透析治疗,但她依然保持着“年轻”的血管。卢方平主任在为她进行动静脉内瘘修补手术时发现,杨奶奶的血管外观搏动良好,内膜完整光滑,完全没有动脉硬化的表现。这与她长期坚持低磷饮食密不可分。据统计,杨奶奶透析前血磷结果只有4次超过1.78mmol/L,远低于KDIGO指南推荐的控制目标值。
然而,低磷饮食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与充分透析和合理使用磷结合剂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虽然血液透析可以清除部分磷,但由于体内磷分布特征,标准血液透析清除磷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强调低磷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透析患者来说,低磷饮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患者具备高度的自律性和执行力,同时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合理规划饮食结构,掌握烹饪技巧,避免高磷食物,透析患者完全可以控制血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正如杨奶奶所展示的那样,坚持低磷饮食,即便是高龄透析患者,也能拥有“年轻”的血管,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低磷饮食,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透析患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的追求。它不仅是饮食习惯的改变,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塑。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不断学习、调整和适应,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收获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