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2018年10月1日起,食品包装上的“QS”标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SC”标识。这一变化源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规章《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QS”标志,即“Quality Safety”的缩写,曾是消费者判断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QS”标志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包装上应当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但并未要求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因此,取消“QS”标志成为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取而代之的“SC”标识,全称为“Shengchanxuke”,意为“生产许可”。它由字母“SC”加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3位食品类别编号、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2位市(地)代码、2位县(区)代码、4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例如,一款含乳饮料的“SC”编号为10632100200082,其中106代表食品编码饮料,32代表江苏,10代表扬州,02代表广陵区,清晰地标识了产品的生产信息。
对消费者而言,“SC”标识的最大优势在于实现了食品的可追溯性。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一编码了解食品原料的来源、加工地点和生产时间等信息,从而更加放心地购买食品。同时,“SC”编号一经确定便不再改变,即使在申请许可证延续及变更时也保持不变,这不仅增强了食品生产者的安全责任意识,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查询依据。
对食品生产者而言,“SC”标识的实施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制度简化了审批程序,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但同时也要求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此外,“SC”制度改“一品一证”为“一企一证”,即同一个生产者从事食品生产,只需取得一个许可证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从监管角度来看,“SC”标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它不仅提高了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也为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追溯系统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编码,监管部门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追踪问题食品的来源,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尽管“SC”标识已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启用,但在市场上仍可能出现“QS”与“SC”两标志并存的现象。这是为了尽量避免生产者包装材料和食品标签的浪费,给予生产者最长不超过3年的过渡期。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无论是看到“QS”还是“SC”标识,只要在保质期内,都可以放心购买。
总的来说,“SC”标识的实施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一次重要升级。它不仅提高了食品生产的透明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有力的权益保障。随着这一制度的全面推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舌尖安全”将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