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带状疱疹疫苗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Image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群。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带状疱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该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带状疱疹疫苗:Zostavax和Shingrix。Zostavax是一种减毒活疫苗,自2006年上市以来,已被广泛使用。它包含用于制备水痘疫苗的VZV Oka株,每剂含有19,400空斑形成单位(PFU)的Oka/Merck株VZV。然而,Zostavax的保护效力存在年龄相关的衰退现象,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效果有限。

相比之下,Shingrix是一种重组亚单位疫苗,自2017年上市以来,因其更高的保护效力而迅速成为主流选择。Shingrix包含50微克VZV糖蛋白E(gE)和AS01B佐剂系统。gE是VZV衣壳的主要成分,是激发VZV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的主要靶抗原。AS01B佐剂系统可导致注射部位肌肉和引流淋巴结中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快速而短暂激活,进而促进产生高水平的gE特异性CD4+T细胞和抗体。

根据临床试验数据,Shingrix对≥50岁人群预防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为97.2%,对≥70岁人群的保护效力为91.3%。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力在≥50岁人群的受试者中为91.2%,在≥70岁的受试者中为88.8%。这些数据显著优于Zostavax的表现。

对于接种人群,专家建议50岁及以上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由于带状疱疹存在复发的可能性,有带状疱疹及PHN病史的成人也可接种两剂次RZV。既往接种过ZVL的成年人,考虑到ZVL保护效力的下降和随年龄增长发生带状疱疹风险的增加,ZVL受种者可能会受益于RZV疫苗接种。

接种程序方面,Shingrix仅限肌肉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完整免疫程序为两剂,接种第1剂RZV后间隔2~6个月接种第2剂。若未能在6个月内接种第2剂,可考虑在第1剂接种后12个月内完成第2剂接种,无需重新接种。

值得注意的是,带状疱疹疫苗并不能治疗带状疱疹或PHN,不应在带状疱疹的急性发作期间接种。有急性症状的患者(如发烧、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应延缓接种。妊娠期和哺乳期应延迟接种。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RZV,不推荐仅因接种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

对于特殊健康状况人群,如慢性疾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移植受者、HIV感染者等,接种两剂次RZV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这些人群在知情同意、权衡利弊下可接种RZV。

最新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疫苗可能还具有预防痴呆的作用。一项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相比旧的Zostavax疫苗,Shingrix将6年内患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了17%。这一发现为带状疱疹疫苗的潜在益处提供了新的视角。

随着带状疱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预计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群的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然而,目前全球已上市的两种带状疱疹疫苗ZVL和RZV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开发更丰富的带状疱疹疫苗平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疫苗在我国人群中的保护效力、安全性,特别是疫苗大规模使用后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