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脑虫”引发恐惧,专家:我国没有明确“食脑虫”病例资料,鼻腔避免接触脏水可预防变形虫感染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近日,一则关于“食脑虫”的新闻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据报道,贵州一名6岁男孩在海南旅游后感染了“食脑虫”,引发脑膜炎。这一事件让许多计划带孩子去海边度假的家长感到不安。那么,“食脑虫”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感染呢?

“食脑虫”学名阿米巴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温暖的淡水、土壤或腐败的有机物中。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可怕,但事实上它并不会真的“吃掉”人的大脑。天津大学泰达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一旻解释道:“‘食脑虫’会破坏脑组织引发感染,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膜炎,甚至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然而,尽管“食脑虫”感染的后果严重,但其实际感染率却非常低。王一旻表示:“被‘食脑虫’感染很罕见,全球报告的总病例数不超千例,国内保守估计只有几十例。”以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为例,研究发现其暴露发生率很高,但感染发生风险每百万次接触只有2.6例。这说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通常能够抵御这种感染。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专家建议:

  1. 避免在温暖的死水中游泳,特别是在身体有开放性伤口的时候。

  2. 在淡水、温泉和其他未经处理的热水体中游泳时,保持头部在水面以上。

  3. 避免潜水和跳入停滞的淡水中,不要挖掘或搅动水体底部沉积的腐败物。

  4. 如果身体出现相关症状,如头痛、发热、呕吐、嗜睡等,一定要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食脑虫”感染目前没有特效药,但专家强调,大家无需过度恐慌。王一旻表示:“在日常多加防范,就不会被‘食脑虫’感染。”

总的来说,“食脑虫”虽然听起来令人恐惧,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感染。只要我们保持警惕,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让我们享受清凉的同时,也不忘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