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叫巴铁,但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统一叫他们老巴,关系有变?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在中国,我们亲切地称巴基斯坦为“巴铁”,而在巴基斯坦,中国人则被称为“老巴”。这两个称呼背后,蕴含着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巴铁”一词源于中国北方方言,意指铁杆朋友。中国人用这个称呼来表达对巴基斯坦的特殊感情,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牢不可破。而巴基斯坦人称中国人为“老巴”,则源于“巴”在汉语中常用来指代巴基斯坦,而“老”则表示亲近和尊重。这种称呼上的互称,正是两国人民亲密无间的真实写照。

中巴关系的特殊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巴基斯坦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政策,并且不限制停留时间。中国游客在巴基斯坦享受VIP待遇,许多公共场所设有中国人专属通道,商场为中国游客打折,甚至有餐厅免费请中国游客吃饭。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传媒学院院长穆罕默德·阿里夫曾说:“巴基斯坦人的热情是无限的,买东西时,如果你说自己是中国人,他们有可能不收钱,会免费送给你。”

这种特殊待遇甚至让一些日本人和韩国人动起了歪脑筋。据报道,有韩国游客在巴基斯坦冒充中国人,试图在写有“中国人免单”的餐馆免费用餐。老板发现后说:“我知道你们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中国人是不会吃完以后大喊我是中国人的。我很开心你们都知道巴基斯坦和中国关系很好,所以假装中国人来骗我们,我还是会请你们吃这顿饭,因为我非常高兴你们也认同我们和中国的关系最好。”

中巴关系之所以如此密切,源于多方面因素。历史上,两国在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相互支持。1951年5月21日,中巴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不断发展。1963年,中巴签订边界条约,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1964年,两国合作修建的喀喇昆仑公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连接两国的友谊之路。

近年来,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了两国关系。这条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贸易走廊,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阿里夫表示:“中巴经济走廊盘活了巴基斯坦的经济”,不仅给巴基斯坦经济社会诸多领域带来了崭新变化,在教育、卫生、医疗等民生领域也收获了丰硕成果。

面对全球性挑战,中巴两国始终相互支持。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2020年新冠疫情中,巴基斯坦都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援助。巴基斯坦总统曾表示:“中国需要什么物资,我们就给你们提供什么物资。”这种无私的援助,充分体现了两国之间的兄弟情谊。

展望未来,中巴关系将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正如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阿里夫所建议的,两国可以制作一部纪录片,重走丝绸之路,记录从西安出发经乌鲁木齐到喀什再到沿线相关国家的全貌,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两国人民的友谊。

中巴关系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友谊需要用心经营、用行动维护。正如中国人常说的“患难见真情”,中巴两国在关键时刻的相互支持,正是这种真挚友谊的最好诠释。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巴友谊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