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否存在错误?科学家新发现正挑战该定律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1687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苹果落地的现象,也揭示了维系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力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一理论在当时被视为物理学的里程碑,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局限性逐渐显现。首先,该理论无法解释引力如何在真空中瞬时传播,这与现代物理学中光速是信息传递极限速度的观念相矛盾。其次,牛顿理论无法完全解释水星近日点进动的现象,每世纪会出现43弧秒的误差。此外,牛顿理论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所有物体的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同这一观测现象。

面对这些挑战,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弯曲。这一理论在解释水星近日点进动等现象时表现出了更高的精确度。尽管如此,广义相对论仍然无法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例如引力子是否存在仍然是物理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家们仍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对引力的理解。2018年,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的罗俊院士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两种独立的方法——扭秤周期法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馈法,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罗俊团队得到的G值为6.674184×10^-11 N·m^2/kg^2和6.674484×10^-11 N·m^2/kg^2,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1.64和11.61 ppm(parts per million)。这一成果不仅提高了G值的测量精度,也为检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研究引力相互作用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罗俊团队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为物理学界确定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的推荐值做出了实质性贡献,提升了中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话语权。其次,研究中开发的精密扭秤技术已经在地球重力场测量、地质勘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尽管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存在局限性,但它仍然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引力的理解必将不断深化。未来,科学家们可能会发现新的理论来解释引力的本质,或者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完善。无论如何,探索引力之谜的旅程将继续推动人类对宇宙本质的认知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