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第一、二机动总队,编制序列有什么特点?有多少位少将?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2018年,中国军队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对武警部队进行了重组。在这次改革中,原14个武警机动师及其他警种力量被整合,成立了武警第一、二机动总队。这两个总队的成立,标志着武警部队向合成化、专业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武警第一、二机动总队的编制序列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们强调多警种协同作战,下辖机动支队、交通工程支队、直升机支队、特战支队、工兵防化支队等多个专业单位。这种编排方式类似于陆军集团军,体现了“全域机动、维稳处突”的使命要求。其次,这两个总队采用了“总队(正军级)—支队(副师级)—大队—中队”的扁平化指挥结构,提高了指挥效率和部队灵活性。

在驻地选择上,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设在河北石家庄,第二机动总队设在福建福州 ,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战略布局。这种布局充分考虑了地理因素和任务需求。石家庄作为交通枢纽,便于快速支援华北、西北等地区;而福州则位于东南沿海,既能应对可能的海上威胁,又能快速响应华南、华东等地区的需要。

这两个总队在武警部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被视为合成化、专业化的战略战役机动力量,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应对突发事件,还是参与重大军事行动,这两个总队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至于少将数量,根据公开信息, 每个总队通常有14位左右的少将 。具体包括司令员、政委各1人,副司令员2人,副政委2人,参谋长1人,政治工作部主任1人,纪委书记(多由副政委兼任)。

武警第一、二机动总队的成立,不仅优化了武警部队的编制结构,也提升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它们作为武警版的“集团军”,正在成为战区体制下联合作战体系的重要一环。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这两个总队必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