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梅:离乡二十年,难忘醉美习水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孙雪梅离开习水已有二十年,但每当她回到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心中总是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情感。作为习水的女儿,孙雪梅的成长历程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她的记忆中镌刻着习水的山山水水,她的血液里流淌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习水,这个被誉为“绿洲红城”的地方,拥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森林覆盖率高达63%,年平均气温13.6℃,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名副其实的天然避暑胜地和休闲氧吧。孙雪梅回忆起童年时在习水乡村的山水间度过的日子,割猪草、捡柴、下地干活,这些看似平凡的劳作,却成为了她最珍贵的回忆。清澈的溪水、奇峻的山峰、清新的空气,都是大自然赐予习水的宝物。

然而,习水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自然风光。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转折点,习水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土城古镇见证了“三转习水挥妙笔,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历史壮举,古老的渡口和战斗遗址成为了后人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宝贵资源。孙雪梅感慨地说:“每次回到土城,我都会被这里的历史氛围所感染,仿佛能听到当年红军战士们的呐喊声。”

习水的美,还体现在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美食上。孙雪梅提到,习水豆腐皮、羊肉粉、酸菜折耳根等特色美食,每每想起都让她舌尖湿润。而近年来,习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以梧桐山、马皇坝、土河村苗族风情园为代表的乡村民宿被改造运行,每年接待游客达180万人次。孙雪梅说:“在这些民宿里,你可以听到自然的声音,体验质朴闲适的乡野生活,感受习水人民的热情好客。”

作为从习水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孙雪梅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她提到,习水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县已有3所公办高中,其中两所是省级示范高中。更重要的是,像“习酒·我的大学”这样的公益项目,为品学兼优的困难家庭新生提供了圆梦大学的机会。孙雪梅说:“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出大山,我感到无比欣慰。”

离乡二十年,孙雪梅对习水的思念从未减少。她说:“无论我身在哪里,对家乡的热爱都在那里。这里的山山水水让我魂牵梦萦,这里的舌尖美味让人心心念念。”孙雪梅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对故乡的深情告白,更是当代中国乡村发展和人才回流的一个缩影。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走得多远,故乡永远是心灵的归宿,而故乡的发展,也需要每一个游子的共同关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