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伪满皇宫博物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在满洲国帝宫旧址上设立的宫廷遗址型博物馆。这座始建于1962年的博物院,不仅是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十四年的历史见证,更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作为日本侵华的历史见证,伪满皇宫博物院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史料。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满洲国,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里一直是溥仪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博物院内的勤民楼、缉熙楼、同德殿等建筑,见证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成为研究日本侵华史、伪满洲国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伪满皇宫博物院每年接待参观者达百万人次。50年来,至少有1000万人次到此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院通过文物、史料等,向中外参观者展示日本侵华罪证,深刻揭露日本侵华罪行。正如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言,伪满皇宫博物院“很好地处理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它在见证历史的同时,更彰显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伪满皇宫博物院不断创新,拓展功能边界。博物院提出了“做中国博物馆+景区创新运营的领跑者”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和拓展博物院的功能。例如,博物院独创了文物修缮“6R工作法”,将“文献整理(research)+外籍顾问(retrospect)+影像记录(record)+工程报告(report)+成果展览(result)”融入到修缮工程(repair)全程,为我国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事业发展树立了全新样板。
此外,博物院还积极推进公众服务IP化,独创“M+”社会教育新模式。2019年4月启动的“长春故事——长春城市史教程大课堂”青少年教育课程,开创了博物馆教育进课堂常规化先河。博物院还开发了《长春故事》研学签到笔记本,让学生通过现场实践考察,记录心得,涵养历史文化情怀。
在文创方面,博物院利用院藏资源,开发了国内文博系统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字库——“满宫德文体”字库。2019年,博物院还创作了大型历史话剧《“新京”梦碎》并在长春公演,重现发生的历史故事、文物、旧址,参与互动观众达到500余万人。
伪满皇宫博物院的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涵,也使其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高频活态因子和文创潮流的策源地。正如博物院所言,“博物馆不应该是一个静态的名词,应该是一个创意迭出、活力四射的动词”。在新时代,伪满皇宫博物院正以不断创新的姿态,继续发挥其在传承历史、教育后人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