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箱,“玩”出垃圾分类新花样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Image

智能垃圾分类箱正在悄然改变我们处理垃圾的方式。这些集成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设备,不仅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效率,更让这个原本枯燥的任务变得有趣起来。

在上海,一种名为“小黄狗”的智能垃圾回收机正在普及。用户只需通过手机关注官方公众号或注册APP,就能获得一个专属账户。当站在垃圾箱前时,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身份,打开相应的投放口。投放完成后,系统会根据垃圾重量自动计算积分,并存入用户账户。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商品或服务,让垃圾分类变成了一种“游戏”。

更有趣的是,这种垃圾箱还能智能识别误投行为。如果有人试图将石块扔进可回收垃圾箱,系统会自动将石块返还,并记录这一行为,形成用户的行为画像。这种“互动式”的垃圾分类体验,无疑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

在加拿大,一款名为“奥斯卡”的智能垃圾桶更是获得了2018年ACI-NA环境成就奖。这款垃圾桶配备了一个32寸的显示屏和人工智能摄像头,能够实时识别不同类型的垃圾,并引导用户正确投放。当用户成功分类时,屏幕上会撒满五彩纸屑,并显示“干得好!”的字样,甚至还提供电影票或食品折扣券等福利。这种“奖励式”的设计,无疑让垃圾分类变得更有成就感。

这些智能垃圾分类箱的背后,是多项先进技术的集成。以“小黄狗”为例,它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方便用户快速登录。对于可视觉识别的垃圾,如塑料瓶,系统通过安装的摄像头进行抓拍和识别。而对于纸质类垃圾,则通过测量平均密度和体积来判断。这种多模态的识别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准确率。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智能垃圾分类箱的效果显著。据报道,在上海的一些小区,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箱后,居民的垃圾分类准确率提高了近30%。更重要的是,这些设备大大减轻了环卫工人的负担,让他们从繁琐的分类工作中解放出来。

展望未来,智能垃圾分类箱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上海正在研发的“GPS垃圾回收机器人”,可以让居民通过APP召唤机器人上门回收垃圾,彻底解决了“定时定点”投放的难题。而在垃圾处理厂,像芬兰ZenRobotics的垃圾分拣系统,已经能够以每小时3000件的速度全自动分离各种垃圾,相当于48个人的工作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垃圾分类将变得更加智能、便捷和有趣。它不仅是一种环保行为,更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共同为建设更美好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