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对于学习风水的人来说,学习《易经》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易经》中,邵雍创作的六十四卦方圆图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这幅图据说蕴含了深奥的先天道理,掌握它就能领悟到八卦的精髓。
虽然说法显得有些夸大,但确实,这个方圆图能够有效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六十四卦。
接下来,我们将对此图进行详细研究,下面是我贴出的六十四卦方圆图:
邵雍六十四卦方圆图
那么,这个图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实际上源自伏羲的先天八卦图,因此也被称为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
想必众多初学者对于伏羲的先天八卦图并不陌生,下面我们展示一下:
先天八卦图
在图中,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左侧是火,右侧是水,山、泽、风、雷则分布在四个角上,这是伏羲老祖对自然世界形成过程的构思,故称之为先天。
在《易经》的卦辞中,本质上概括了这个过程:“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不过,今天我们更关注的是构成这一图的先天八卦卦序,它们分别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有些人可能不明白为何震卦之后,卦序会直接跳到巽卦。
其实,这源于阴阳鱼的图案。
乾卦在最上方,属于阳性,坤卦位于最下方,属于阴性。
若以干坤作为阴阳的极端,绘制阴阳鱼图,中间便形成了“S”形弯曲,因此八卦的排序震卦之后需直接跳至巽卦,这其实是沿着“S”曲线进行的。
古人解释说,左半边属阳,应左旋,右半边属阴,应右旋,反正只需牢记震(4)卦后是巽(5)卦即可。
此外,了解后天八卦单卦的排序也很有必要,它是:坎(1),坤(2),震(3),巽(4),中(5),乾(6),兑(7),艮(8),离(9)。
其中多了一个中(5),其口诀为“戴九履一,四二为肩,八六做足,三七束腰”,与先天的卦序大相径庭。
至于这两种排序的缘由,浩瀚古籍中大多提到河图、洛书,然而我们此处不深入探讨此事,而是阐述它们在实践中的不同含义。
先天八卦关注的是自然现象形成后的真实面貌,而后天八卦则讲述人在自然界中运行时所引发的变化,所以古人常说,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体”指的是基础和根本,而“用”则抓住的是应用及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在易经应用中,无论是风水还是卜算,普遍使用的都是后天八卦。
然而,先天八卦同样重要,例如道家在修炼内丹时,不论是交坎离还是汇龙虎,归根结底都是想回归先天的本源,即复乾位,道家的金丹本质上应被称之为乾丹。
虽然扯得稍远,但刚才提到的信息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关键点,那就是牢记先天八卦的卦序,这八个数字是理解后续六十四卦方圆图的基石。
我们知道,易经的六十四卦实际上是由八个单卦两两组合而成,位于下方的称为内卦,上方的作为外卦。
此时,我们再来观察方圆图,这回我们用卦序数字替代卦画进行表示,如下图所示:
六十四卦方圆图数字示意
可以发现,这个方图和圆图的结构极其规整。
首先来看方图,如果将乾卦的坐标设定为(1,1),再将方图置于坐标系中,我们会发现横坐标和纵坐标均在遵循先天卦的卦序位逐渐递增,甚至每一卦的单卦组合也正对应其坐标值,值得注意的是,横坐标总是外卦,而纵坐标为内卦。
然后是圆图,从最上面的乾卦出发,按逆时针方向每八个分成一个组,就可发现这八个区域的内卦与先天八卦的卦位图相对。
每个小区域内,外卦也以先天八卦的卦序进行排列。
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只需记住先天八卦及其卦序,便可以轻松画出一个圆图。
此外,方图与圆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圆图实际是以方图底端的乾卦为起点,逆序排列每行,顺此类推,直至倒数第五行。
而在此处需要再次强调阴阳鱼的S曲线,以便跳至乾卦旁边继续排列。
这便是方圆图的秘密。
说起来简单,但我在学习时却从未听过这样的解释,回想起当时他们拼命死记硬背,我不禁感到心痛。
当然,掌握了排列规律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完全掌握了卦的学习。
其实,学卦还是需要下功夫背诵。
举个例子,如果你为他人占卜,通过铜钱算出外卦是乾卦,内卦是巽卦,而你却不知这两者组合为天风姤卦,那么卦的意义便得不到应有的解读。
算卦时,卦名本身常常也是一种征兆。
比如,若算出天地否卦,而占卜者神情烦闷,那便能推断出他正陷在某种困境中。
如果想知何时能脱身,则只需观察卦变。
因此,学习时的背诵是关键,掌握技巧仅作为辅助,期望大家能够秉持正确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