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金庸的写作手法常借鉴历史背景,他擅长将书中的情节与真实的历史事件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真假莫辨的效果,使读者深信不疑。
金庸还利用历史中的一些教派为蓝本,将其塑造成名动江湖的武林帮派。
例如,全真教、武当派和华山派等。
金庸巧妙地借助这些帮派,构建了一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射雕三部曲》。
在《倚天屠龙记》中,出现了“明教”,这个人人喊打的魔教在张无忌的带领下与各大门派冰释前嫌,最终合作驱逐蒙古鞑子。
明教能有如此巨大的转变,与张无忌的卓绝武功密不可分。
那么,在历代明教教主中,张无忌的武功是最高的吗?并非如此,实际上他只排第三。
你看看前两名是谁,其中一位竟然杀了郭襄。
一、明教
不要以为明教仅是《倚天屠龙记》的创意。
金庸以历史中的“食菜事魔教”为原型,创造了一个强大而神秘的帮派。
原文中提到,魔教中人规矩严苛,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就已如此。
北宋末年,明教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
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
食素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已传几百年之久。
也就是说,早在唐朝时期,明教就在中原扎根。
到了元朝末年,不知有多少位明教教主诞生。
这些教主都修炼了乾坤大挪移,而张无忌更是一口气修炼到了第七层,唯有最后几句心法过于玄妙,使他不得不放弃。
如此看来,历代明教教主中,张无忌是最强的吗?
二、明教教主张无忌
认为张无忌是最强明教教主并非没有理由。
毕竟,张无忌先后得到《九阳真经》的全套秘籍,历经多年修炼后,任何复杂难解的武学在他面前都成了小菜一碟。
原来,乾坤大挪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神功,共分七层。
悟性高者修炼第一层需七年,第二层时间加倍,依次递增。
秘笈的作者本人也仅修至第六层,修至第七层者实为震古烁今的第一人。
在张无忌之前,历代明教教主大多只能将乾坤大挪移练到第四层。
唯有一位名叫钟教主的奇才,苦练之后达到第五层,但不幸走火入魔身亡。
反观张无忌,借助《九阳真经》的辅助,仅用了几个时辰就将乾坤大挪移修炼至第七层。
随后,他又练成了张三丰的太极拳剑,并吸纳了圣火令上的神秘武功。
拥有如此高端的武学配置,难怪有人认为张无忌是最强教主。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张无忌的武学配置很高,但在实战中却常常显得捉襟见肘。
原因在于张无忌性格软弱,使他在与高手对战中屡屡受挫。
比如在灵蛇岛上,张无忌被波斯三使打得鼻青脸肿、满身是伤。
在屠狮大会上被周芷若重伤,在少林寺三次闯进金刚伏魔圈,却没能从三渡手中救出谢逊。
再看明教第33代教主阳顶天,他仅将乾坤大挪移修炼至第四层,但结合大九天手这门绝技,在倚天初期所向披靡,各项综合指数仅次于武林至尊张三丰。
如果让阳顶天将乾坤大挪移修炼至第七层,他的成就必然超过张无忌。
除了阳顶天和张无忌,明教还有两位顶尖高手,其中一位甚至杀了郭襄。
三、杀了郭襄
通过《神雕侠侣》的描述,可以知道郭襄和张三丰年纪相仿,最多大两岁。
郭襄19岁时闯少室山,再次遇见觉远大师和张三丰。
觉远大师临死前,将《九阳真经》多次断断续续地诵读,郭襄和张三丰凭借惊人的记忆力记下了大部分,分别开宗立派,在倚天时代成为一代宗师。
金庸多次在书中提到,一个人的内功越高,寿命越长。
同样的年纪和九阳神功下,张三丰活到112岁仍神采奕奕,而郭襄在张翠山闯荡江湖时却已去世多年。
答案只有一个,郭襄并非自然死亡,而是死于明教某任教主之手。
郭襄是郭靖之女,她创立的峨眉派以扬善除恶为己任。
之前提到,明教被称为魔教,祸害武林多年,引起了郭襄的注意。
为铲除明教,她率峨眉派弟子亲临战场。
金庸在原文写道:南宋建炎年间,有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绍兴年间有余五婆教主在衢州起事,理宗绍定年间有张三枪教主在江西、广东一带起事。
由于明教长期与朝廷对抗,朝廷视为魔教,严加禁止。
为了生存,明教行事隐秘,正派与明教积怨成仇,势同水火。
注意,在南宋末年,明教与各大门派积怨甚深。
此时,郭靖战死沙场,杨过退出江湖,唯有郭襄能挺身而出。
尽管郭襄武功高强,却因经验不足,遭到明教伏击,最终惨死在明教教主之手。
这位明教教主究竟是谁?
根据金庸的暗示,可能是张三枪或余五婆。
无论是谁,这位教主的实力必然是“历代教主中最强”的,否则无法在偷袭峨眉派后,瞬间击杀郭襄。
如果金庸能展开写王教主和余教主的故事,再加上郭靖战死襄阳城的情节,这部《倚天前传》必将同样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