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泉官至副国级,儿子被人活活打死,他为何不让周总理追究

发布时间:2024-09-18

众所周知,毛主席对许世友将军非常信任,特别批准许世友可以携枪见自己。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许世友之外,毛主席对另一位将领也给予了高度信任和重视,毛主席曾说过:“李井泉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李井泉是谁?他真的比许世友更厉害吗?从资历和职务来看,李井泉的确比许世友更具资历。

如果李井泉参加大授衔,他的军衔应该会高于许世友,但由于他调任地方,没有参与大授衔。

李井泉是江西临川人,1926年,17岁的他参加了学生运动。

1927年8月,他组织了一批农民参加南昌起义,随后在广东丰顺一带坚持斗争。

1930年夏,李井泉进入苏区工作,并结识了毛主席。

他的精明能干让毛主席印象深刻。

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在浏阳组建,毛主席担任总政委和前委书记,特别把李井泉调到总政委办公室当秘书,实际上是给毛主席当秘书。


可见,李井泉的文化水平非常高,政工工作也很得心应手。

鲜为人知的是,李井泉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指战员。

1931年,他被任命为红35军的政委,当时他才22岁,从这一点看他确实比许世友更厉害,能文能武。

抗战时期,李井泉担任过八路军120师358旅的副政委和政委,后来牵头在绥远青山地区组建青山支队,守住了蒙古通往苏联的交通要道,为抗战立下大功。

解放战争期间,李井泉担任过晋绥军区政委等职务。

那时,他在晋绥军区的职务与贺老总同级。

大授衔时贺老总被授予元帅衔,试想如果李井泉参加授衔,应该会得什么军衔?遗憾的是他在1949年被调到四川,配合解放大西南的进军。


新中国成立后,李井泉留在四川工作,担任四川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后来还担任了西南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为四川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他在四川取得了巨大成绩。

尤其在支援各地粮食任务方面,在4年时间里,李井泉主持从四川外调粮食180多亿斤,支援全国各地。

这些功劳不仅属于四川人民,也属于李井泉。

1956年9月,李井泉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成为副国级干部。

然而,由于大量粮食外调,李井泉对川中百姓深感歉意,多次为四川百姓发声,甚至在情绪激动时发火。

特殊时期,他的一些无心之言被断章取义,成了批判他的“罪证”。

在特殊的十年里,李井泉遭到冲击,被扣上“帽子”,家人受到了牵连。

他的次子李明清在北京航空学院被批斗致死,妻子也因受到冲击去世,而李井泉顽强地活了下来。


局势好转后,李井泉才恢复工作,周总理特地上门安慰,并表示要追究李明清之死的责任人。

出人意料的是,李井泉却说:“不追究了!”他不愿再有人因此受到影响,这一举动展现了李井泉宽广的胸怀。

1989年4月24日,李井泉病逝,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