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牢记这2点,使你的功德更圆满

发布时间:2024-09-18

在寺院中,我们若细心观察,会发现在佛前烧香的人流量最多,尤其是香火处人潮涌动。

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进寺院就理所当然地要烧香,似乎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若不烧香便会“得罪”佛菩萨。

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佛菩萨是慈悲的,怎会为难众生呢?烧香与否、供养与否,完全由个人决定,功德源自于内心,而非外在形式。

供养并非是为了与佛菩萨“交易”,其目的是在于培养大众的布施精神、慈悲心、清净心和平等心,而不是攀比谁的功德更高。

如果心中不清净,烧再好的香也无济于事。

若是真心诚意,即使不烧香,福报依然丰厚。

而且,我们也不应迷信民间所谓的“高香”或“头香”,香再好,若心无善念,终究只是自欺欺人。

发心烧香时,务必明了供香的真正含义,切勿盲目随波逐流。

对佛前烧香,首先是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激;

其次,佛门将“香”称之为“戒定真香”,提醒众生应持戒行善、敬畏因果,培养清净心,安定内心,洞悉智慧,避免颠倒妄想。

“烧三支文明香,奉上真诚心”,在佛前烧香时,请牢记这两点,使你的功德更为圆满!

一、请香后,务必在大香炉上香

在寺院法物流通处获取香后,应在大殿外的大香炉中烧香礼佛,而非在殿堂内上香。

殿堂内的香炉通常放置的是细香,一般由寺院的师父或居士负责定时上香,普通大众不宜在内上香,特殊情况除外。

一般情况下,普通大众在大殿外的香炉上香即可。

这是出于对殿堂内空气流通及安全的考量,因为有些人使用粗大香时可能会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

就如同并非每尊佛像都需拜敬一样,我们也不必在每个佛像前上香或在每个殿堂外的香炉中敬香,点上三炷香后可在每个殿堂外恭敬礼佛三拜,然后回到大殿外的大香炉旁上香即可。

二、插香时,需注意这些常识

点燃香后,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香,拇指顶住香的底部,恭敬地举至眉前,先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恭敬礼拜三次,以表达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顶礼。

随后再进行插香。

我们通常选择用左手插香,实际上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都可以,主要是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插香步骤:

第一支香插在中间,代表“皈依佛,觉而不迷”,强调佛是觉悟者,明了真理的人。

第二支香插在右侧,象征“皈依法,正而不邪”,佛法是真实的法门,而非迷信。

第三支香则插在左侧,意味“皈依僧,净而不染”。

在佛前上香不需要大把大把地烧香,造成乌烟瘴气,这违背了上香的初衷。

更有些人迷信所谓的“看相”,以此来判断吉凶,这也是不可靠的邪说,不应听信。

在佛前烧三炷香,主要是对三宝的虔诚皈依,亦表示愿意接受正法,努力修行,勤修“戒定慧”,消灭“贪嗔痴”。

插香完成后,再次礼佛三拜,最后合掌告终。

在佛教里,“香”被视为佛的信使,香一燃,佛法的信息便传遍虚空万物,众生皆得其益。

参加寺院法会的人都会知道,法会开始前总会吟唱《炉香赞》:

炉香赞:

炉香炸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殊胜庄严,非凡显赫。

佛家有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不论我们供养什么与供养多少,真正的功德皆源于心,而不在外表的形式。

学习佛法的根本就是做一个慈悲善良的人,尽量避免作恶,主动行善,敬重因果,孝顺父母,以实际行动践行菩萨之道,这才是对佛菩萨最深切的敬意,也是最真实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