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财务的管理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首先,系统性原则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它强调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和分配管理等子系统构成。这意味着财务管理必须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协调,不能孤立地进行决策。

其次,风险权衡原则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它指出风险与报酬存在对应关系,决策者必须在追求较高报酬和承担较大风险之间做出权衡。例如,在投资决策中,高风险项目可能带来高回报,但同时也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不同项目的风险收益进行量化分析,以做出最优选择。

现金收支平衡原则是财务管理的底线。财务管理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这就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必须确保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这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现金流管理制度,确保资金链的安全稳定。

成本收益权衡原则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筹资管理中,企业需要权衡资金成本和筹资收益;在长期投资管理中,要权衡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在营运资金管理中,虽然收益难以量化,但应追求成本最低化;在分配管理中,则要在追求分配管理成本极小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

最后,利益关系协调原则是财务管理的润滑剂。企业需要处理与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内部各部门、债务人、被投资企业、国家(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这要求企业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兼顾。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通过净现值(NPV)来衡量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净现值是指项目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减去初始现金流出的现值。只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才能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则会损害股东利益。因此,企业应该优先选择净现值为正且数值较大的项目。

此外,企业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衡量和管理风险。常用的指标包括收益率的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量化不同项目的风险程度,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总的来说,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优平衡,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还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战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