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家长常常会担心孩子受伤后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事实上,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打破伤风针。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情况下需要,哪些情况下可以不用。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 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铁锈和动物粪便中。当伤口较深或被污染时,破伤风杆菌就可能进入人体并在伤口内繁殖。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会侵袭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牙关紧闭、肌肉痉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需要打破伤风针 :
然而,并非所有伤口都需要打破伤风针。 如果孩子已经完成了全程破伤风疫苗接种,且最后一剂加强针距今不超过5年,那么即使是污染伤口也不需要再打破伤风针。 全程免疫是指在3月龄、4月龄、5月龄连续接种3针破伤风疫苗,并在18月龄和6岁时分别接种一次加强针。
对于11岁以内的孩子,无论伤口类型如何,只要完成了全程免疫,就不需要再打破伤风针。11~16岁的孩子,如果伤口属于不洁或污染伤口,且未完成全程免疫,才需要打破伤风针。16岁以上的人群,如果伤口属于不洁或污染伤口,且未完成全程免疫,建议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 破伤风针应在受伤后尽早注射,最好不超过24小时。 但即使超过24小时,仍有注射价值,因为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一周左右。破伤风针的保护时间有限,破伤风抗毒素(TAT)的保护时间为2-3天,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的保护时间为2-3周。
家长在处理孩子伤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应根据孩子的疫苗接种史和伤口情况来判断。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同时,及时完成破伤风疫苗的全程接种,是预防破伤风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