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重阳节,教你3种自制重阳糕,清甜爽口,寓意步步高升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重阳节将至,各地又将迎来品尝重阳糕的时节。这种传统节令食品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重阳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据《西京杂记》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宫廷中就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食用蓬饵、饮用菊花酒的习俗。蓬饵,即最初的重阳糕,是用米粉或面粉制成的糕点。到了唐代,重阳食糕的习俗已经相当流行。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作诗时甚至因为《五经》中没有“糕”字而不敢使用,留下了“题糕”的典故。

重阳糕的制作方法和样式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 宋代时,重阳糕的制作已经相当讲究 ,不仅在糕面上插上小彩旗,还会加入各种果脯和蜜饯。明清时期,重阳糕的种类更加丰富,有“金钱花糕”、“细花糕”等不同样式。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阳糕的文化意义远不止于一种节令食品。首先, “糕”与“高”谐音,象征着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其次,重阳糕的制作和食用过程也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例如,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重阳节时“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体现了重阳节“女儿节”的习俗。此外,重阳糕还与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密切相关,有些地方甚至用吃糕来代替登高,寓意步步登高。

在现代社会,重阳糕的制作和食用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一些糕点师傅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尝试加入新的食材和口味,如添加水果、坚果等,使重阳糕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同时,一些创意糕点店还将重阳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制作出造型独特、寓意丰富的重阳糕,使其成为节日送礼的佳品。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重阳糕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其制作和食用也存在一些禁忌。例如, 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应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 ;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选择发酵过的重阳糕;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选择不加糖的椒盐口味重阳糕。这些注意事项提醒我们,在享受传统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健康。

总的来说,重阳糕不仅是一种美味的节令食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品尝重阳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让这一传统美食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