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在五代十国之前,评判一个王朝是否拥有正统地位,传国玉玺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即使到了北宋后期,宋徽宗仍然不遗余力地寻找传国玉玺。
那么,传国玉玺的权威性源自哪里呢?
1、
传国玉玺的传说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获得了原本由赵王掌握的和氏璧,随后命人将和氏璧制作成印章,这便是传国玉玺的由来。
在先秦时期,和氏璧就被视为天下无双的宝玉,因此秦始皇将其用作秦帝国的玉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一记载存在争议。
例如,有人质疑和氏璧的厚度不足以制作成玉玺,但《史记》就是这么记载的。
秦朝被西汉取代后,
刘邦继续使用秦朝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作为汉帝国的玉玺。
司马迁作为西汉武帝时代的史官,对于当朝玉玺的来历,应该不会有误会或乌龙。
实际上,传国玉玺的权威性是在西汉时代确立的。
因为在中国传统历史观中,秦朝的口碑很差,甚至有“暴秦”的称呼。
因此,
秦始皇的皇帝尊号和传国玉玺随着秦朝的灭亡,其权威性也受到质疑。
例如,楚霸王项羽就不太认可“皇帝”这个称号。
而刘邦成为新天子后,继续使用皇帝尊号,并使用传国玉玺,使得天下人再次认可皇帝这个称号和传国玉玺的权威性。
2、传国玉玺的遭遇
从汉高祖刘邦算起,到孺子婴时期,西汉历经二百多年的时间,这期间西汉留下的许多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中自然也包括传国玉玺的地位。
西汉的结束,名义上是西汉末代太子刘婴禅让给王莽。
因此,作为接受禅让的君主,王莽需要接手象征西汉法统的玉玺,并承认传国玉玺的神圣性。
王莽的新莽朝很快被推翻,之后不久东汉建立。
东汉立国的法理依据就是复辟西汉,所以继续认可传国玉玺的神圣性。
到了东汉后期,由于秦汉两代都认同传国玉玺,传国玉玺也逐渐有了天命象征的属性。
尤其是在天下分裂的情况下,传国玉玺更是掌握它的一方积极追捧的对象。
例如,三国时代的曹魏就掌握了传国玉玺,而曹魏的继承者西晋完成统一更是进一步加强了传国玉玺的神圣性。
西晋被前赵所灭,晋怀帝和晋愍帝被前赵军队俘虏,传国玉玺也一度落入前赵之手。
前赵被后赵所灭后,传国玉玺落入后赵手中。
这使得偏安江南的东晋长期处于痛苦状态:失去了象征天命的传国玉玺,对东晋人心凝聚非常不利。
后来,后赵天王石虎的养孙石闵,因为权力问题与后赵宗室火并,宣布推翻后赵,建立冉魏王朝。
冉魏建立后,由于石闵治国水平低,统治危机很快出现。
冉魏为了寻求东晋的帮助,只得将传国玉玺献给东晋。
东晋重新获得传国玉玺。
东晋之后被南朝取代,南朝被隋朝终结。
由于此前数个世纪,传国玉玺都被正统朝廷所认可,隋朝自然不敢否认传国玉玺的神圣性。
3、传国玉玺的淡化
这一情况在五代十国发生了变化。
五代后唐后期,后唐爆发内乱,传国玉玺在内乱中消失。
从后晋开始,皇帝们只能重新制作玉玺。
宋朝以后,多数君王逐渐意识到:即便没有传国玉玺,也同样可以做皇帝。
所以,传国玉玺的地位逐渐淡化。
到了明清时代,传国玉玺对于明清君主已经不再重要。
到了现代,传国玉玺即便重见天日,也不过是一件国宝级的古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