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自动启停能省油,是不是真的?我为什么觉得反而是在毁车?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自动启停技术,这个被许多车主戏称为“鸡肋”的功能,究竟是不是真的能省油?它又会不会对车辆造成损害?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自动启停技术,英文简称STT(STOP/START) ,是一种能够在短暂停车时自动关闭发动机,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技术。当车辆因拥堵或等待红绿灯而停车时,自动启停系统会自动检测三个条件:发动机空转且未挂挡、车轮转速传感器显示为0、电池传感器显示有足够的能量进行下一次点火启动。满足这些条件后,发动机就会停止转动。

从理论上讲,自动启停技术确实能省油。 据通用汽车官方介绍,搭载了自动启停功能的汽车,在实际使用情况下,节油率可达10%左右 ,百公里可减少15.1g的尾气排放。德国博世公司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测试结果也显示,自动启停技术的节油率在7%至27%之间。如果一辆车每年行驶2万公里,开启自动启停功能可以节省约1422元油费,10年下来就是14220元。

然而,自动启停技术是否真的能为车主省钱,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首先,带有自动启停功能的车型通常比没有这项功能的车型贵4000至5000元左右。其次, 自动启停系统对车辆的电池和起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部件的更换成本也相对较高。以AGM电池为例,其价格通常在1500元以上,而普通电池只需500元左右。

那么,自动启停技术会不会对车辆造成损害呢?答案是否定的。 自动启停技术是热启动,当汽车在短时间内停车时,关闭发动机,此时发动机的温度仍然很高,机油的粘稠度较小,流动性较强,因此对汽车没有影响。 即使在冷启动状态下,自动启停技术也不会对汽车造成损害。目前,自动启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带有自动启停系统的车辆都会采用增强型的起动机和蓄电池,完全可以承担自动启停带来的负荷。

然而, 自动启停技术并非完美无缺。 它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坡道上临时停车时,自动启停系统启动较慢,容易在松开刹车时发生车辆后滑;在堵车严重的城市路况下,自动启停频繁地点火、熄火,会给驾驶者带来不适感;在开空调的情况下,自动启停会导致空调只能送风而不能制冷,影响乘坐舒适性。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应该关闭自动启停功能。例如,在暴雨天气或涉水行驶时,自动启停可能导致发动机进水;在油表报警灯亮起时,自动启停会增加燃油泵的压力,可能导致燃油泵过热损坏;在低速泊车时,自动启停可能会影响停车操作。

总的来说,自动启停技术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燃油,减少尾气排放。但它是否适合每一位车主,还需要根据个人的用车习惯和环境来决定。 如果你经常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行驶,自动启停技术可能会为你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但如果你更注重驾驶舒适性,或者经常在特殊路况下行驶,那么关闭自动启停功能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无论如何,自动启停技术作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技术,其初衷是值得肯定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的自动启停系统会更加智能,更好地平衡节能和舒适性,为车主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