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空气中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被称为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当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1000-1500个时,才称得上是清新空气。然而,不同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差异巨大,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在自然环境中,负氧离子的浓度往往远高于城市。例如,在森林、瀑布区,负氧离子含量可高达100000-500000个每立方厘米。相比之下,城市街道绿化区仅为100-200个每立方厘米,而室内空调房内可能低至0-25个每立方厘米。这种巨大的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大自然中会感到神清气爽,而在城市中则容易感到疲倦和不适。
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在10000个以上时,人们会感到神清气爽、舒适惬意;当含量高达10万个以上时,甚至能起到镇静、止喘、消除疲劳、调节神经等防病治病效果。具体来说,负氧离子可以:
鉴于负氧离子的重要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接触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多到森林、海边等自然环境中活动。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增加室内绿色植物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的研究表明,在室内种植绿色植物可以显著提高负氧离子含量。此外,一些人工生成负氧离子的技术也应运而生,如生态负离子生成技术,可以在室内形成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环境。
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负氧离子产品。林金明教授指出,一些人工制造的负氧离子产品可能产生臭氧等副产品,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选择这类产品时需要谨慎,最好选择有明确安全标准和性能标准的产品。
总的来说,负氧离子作为一种“空气维生素”,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环境,适当增加室内绿植,我们可以有效提高生活空间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市场上的负氧离子产品,不盲目追求高浓度,而是寻求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