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大揭秘第一集:1号线古老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1969年10月1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更见证了北京乃至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1号线的建设初衷并非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而是出于战备考虑。上世纪50年代,在经济困顿、国际封锁的环境下,北京开始规划建设地铁。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言:“北京修建地铁,完全是为了备战。”地铁的主要功能是防空和运输兵力。

然而,建设这样一条地下长龙并非易事。第一代地铁建设者们几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攻坚克难。时任地下铁道勘测设计处设计人员王新杰回忆道:“参与建造地铁之前,我只在书上看到过地铁的样子。”为了获得一些实际经验,他们甚至跑到煤矿区去学习。

1965年2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地下铁道建设方案的报告上作出批示,确定了“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号线按照民用最高的三级防护标准修建,至今仍堪称中国最安全的地铁。

1号线的建成通车并未立即作为公共交通运营,而是作为一项旅游项目供游客参观体验。直到1971年,1号线才开始试运营。当时的地铁票面上写着“北京地下铁道参观券——只限一人,整队顺序入站,注意安全”。地铁运营区段从北京站到西郊苹果园,共17个车站,单程票价一角,参观者还要凭单位介绍信才能乘坐。

随着时间推移,1号线逐渐从战备设施转变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1981年9月15日,全长27.6公里的1号线正式交付运营,当年年客运量达到6466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7.7万人次。这一数字背后,是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持续增长。

1号线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北京乃至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单一线路,到如今覆盖全城的地铁网络,北京地铁见证了这座城市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地铁建设进入全面加速阶段。到2020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线路已达24条,总里程727公里。

1号线不仅改变了北京人的出行方式,更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格局。它串联起北京的东西城区,缓解了交通压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正如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轨道一处处长杨丽明所言:“1号线支线的建设是对1号线交通服务功能的重要拓展,对推动北京市城市总规实施、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带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战备设施到城市动脉,北京地铁1号线的变迁史,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北京从一个传统古都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转变,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北京地铁将会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