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测量用哪种仪器好?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骨密度测量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骨密度测量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简单方法到现代高科技仪器,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

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XA)目前被认为是骨密度测量的“金标准”。它通过使用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来测量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具有非侵入性、快速测量、低辐射剂量和准确性高等优点。DXA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和人群,可以对腰椎、髋部、前臂等部位进行测量。然而,DXA也有其局限性。它只能测量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无法提供关于骨质结构和骨骼强度的全面信息。此外,DXA的测量结果可能受到体型、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误差。

定量CT(QCT)技术是另一种重要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它利用临床CT机的X线衰减原理,加上外置质量控制体模和校准体模,将扫描图像的CT值准确转换成羟基磷灰石等效密度。与DXA相比,QCT测量的是真正的体积骨密度,不受骨骼大小及形态的影响。QCT还能专门测量椎体松质骨的骨密度,而松质骨对早期骨丢失和治疗反应比皮质骨更敏感。然而,QCT技术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传统QCT技术依赖于体外模具的校准,需要配套的器具及软件,这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骨密度测量领域也迎来了新的突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研发的“Bone`s QCT”系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个系统利用AI辅助图像分析技术,自动识别并利用患者自身的肌肉及脂肪组织作为校准参考,替代体外模具完成骨密度测算。患者不需要进行额外的CT检查,只需将过去已完成的CT扫描数据导入系统即可。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还拓宽了临床应用场景,如骨松患者的术前风险预测、手术策略规划及术后疗效评估等。

这种AI辅助骨密度检测系统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避免人工体外校准的误差,提高日常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它更适合应用到基层医院,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骨质疏松机会性筛查。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20个省市落地,有望改善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工具效能不足的问题。

总的来说,选择哪种骨密度测量仪器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对于需要快速、广泛筛查的场景,DXA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需要更精确、全面的骨密度评估,特别是针对特定骨骼部位时,QCT技术可能更有优势。最新的AI辅助骨密度检测系统则为临床提供了更便捷、精准的测量方法,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骨密度测量将更加精准、便捷,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