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我站在恩施土司城的门口,眼前的景象让我恍若隔世。这座始建于1998年的仿古建筑群,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带回到了数百年前的土司时代。
踏入土司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门楼,它不仅是土司威仪的象征,更是土家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门楼前方的两座雕像,左右相对而立,被称为“天王送子”,右侧墙上三幅壁画集中展示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我仿佛听到了数百年前土司们在此议事的声音,感受到了土家族先民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历史。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九进堂。这座被誉为“中华土家第一城”的代表性建筑,纯粹榫卯结构的门楼高25米,宽12米,建筑群落由333根柱子、333根石柱础、330道门、90余扇窗户、数千块雕花木窗、千余根檩子、万余根椽木组合而成。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层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我仿佛看到了土司们在此处理政务、宴请宾客的场景,感受到了土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走出九进堂,我来到了风雨桥。这座新建的仿古廊桥,雕梁画栋,桥廊两边设有栏杆和长坐板,可供路人遮风挡雨。我坐在桥上,看着桥下流水涓涓,两岸山林绿树葱郁,仿佛回到了数百年前的土家族村落。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廪君祠。这里供奉着巴人首领、土家族先祖廪君和樊氏、郑氏、覃氏、向氏诸神像,是展示土家“族脉”的文化圣地。祠内彩色壁画、雕像生动再现了廪君“掷剑比武,泥船争命,射杀盐阳,君乎夷城,魂化白虎”的传奇人生轨迹。我仿佛听到了土家族后人对先祖廪君的追思感恩和无限敬仰。
最后,我来到了钟楼。这座位于土司城墙最高处的三层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亭内悬着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我仿佛听到了数百年前土司们在此敲钟召集民众的声音,感受到了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出土司城,我仿佛从数百年前的土司时代回到了现代。然而,土家族文化的魅力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座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土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让我看到了土家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恩施土司城,这座集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的仿古建筑群,不仅是一座展示土司文化的博物馆,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让我们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也能感受到土家族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