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随着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冰冷的方向盘成为北方车主们的噩梦。然而,一些车主却发现,尽管爱车本身自带方向盘加热功能,却无法直接享受该服务——因为没有花钱解锁。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争议,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汽车配置的收费模式。
事实上,这种按需付费的模式正在汽车行业中悄然兴起。除了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座椅通风、后轮转向等功能也开始采取付费会员模式。例如,某品牌汽车的前排座椅加热功能永久开通订阅价格为1299元,方向盘加热功能需999元,前排座椅通风功能需1999元。这种做法让一些消费者感到不满,有人质疑:“明明我已经拥有了这辆车的所属权,却还要付费开通本身就有的功能。”
然而,从车企的角度来看,这种收费模式有其合理性。首先,它可以帮助车企开辟新的盈利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传统的维保收入正在下降,车企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其次,这种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正如一位4S店销售经理所说:“每个消费者的用车方式和用车频率不同,车辆使用场景也存在差异。如果车企一次性将项目费用收取上来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然而,这种收费模式也引发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合理性问题。有律师指出,如果汽车的某些功能是常用的必备功能,就不应该收费使用。其次是知情权问题。有消费者反映,销售人员在购车时并未主动提及需要付费的功能,导致他们在使用时才发现需要额外付费。这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此外,从技术角度来看,座椅加热和座椅通风功能的成本差异也值得关注。座椅加热功能造价成本较低,原理简单,只需在座椅内部增加一层电热丝即可实现。而座椅通风功能则复杂得多,需要重新设计座椅结构,增加通风用的风扇和风道,甚至在高端车型中还需要引入空调制冷系统。这种成本差异也解释了为什么座椅加热功能更容易普及,而座椅通风功能则相对少见。
总的来说,汽车配置的按需付费模式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车企而言,这种模式可以帮助他们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模式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支出,也可能侵犯他们的知情权。未来,这种收费模式可能会继续发展,但车企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权益,确保收费的透明性和合理性。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这种新型收费模式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