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这句歌词曾让无数军人泪目。它的创作者小曾,原名曾德洪,如今已是大校军官。从普通士兵到军旅歌唱家,再到高级军官,小曾的军旅生涯与音乐创作紧密相连,成为军旅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1989年,18岁的小曾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高射炮兵。新兵连时,他因歌唱得好被选为教歌员。正是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创作军旅歌曲的热情。1991年退伍后,小曾考入江西教育学院深造。1995年,他创作的《我的老班长》红遍大江南北,拉开了军营民谣的帷幕。
小曾的歌曲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源于他对军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感。 “我是一个兵,就要为兵歌唱。”这是小曾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作品涵盖了军人的喜怒哀乐,从新兵的思乡之情到老兵的离别之痛,从训练场上的汗水到边防哨所的寂寞,无不体现着对战友的深切关怀。
2009年,小曾被特招入伍,成为原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的创作员。 从那时起,他更加深入地走进基层部队,创作了大量反映新时代军人风貌的作品。《边关英雄》《高原女兵》《祖国,我是你的防弹衣》等歌曲,展现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面貌。
小曾的音乐创作历程,折射出军队文化建设的发展轨迹。从早期的《新兵想家》到后来的《决胜就在未来》,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成长,也反映了军队从注重情感表达到强调战斗精神的转变。正如一位部队领导所说:“你的歌就是最好的指导员,你来唱一次歌,我们的思想工作好做多了。”
然而, 小曾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面临过创作瓶颈,也曾受到过质疑。有人认为“军衔是靠实实在在的军功获得的,不是靠唱歌换来的”。但事实上,军旅歌曲在鼓舞士气、凝聚军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军队保留“饭前一支歌”传统所表明的,军歌是军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小曾虽然已经退役,但他的歌声仍在军营中回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 军旅生涯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精神。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小曾始终保持着“兵”的本色。正如他所说:“军队文艺工作者最难得的不是舞台上的光鲜,而是舞台下的亲切。”
小曾的故事,是军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个生动案例。它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中,既要传承优良传统,又要勇于创新;既要重视硬实力,也要注重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锻造出一支既有铁血担当,又有文化自信的现代化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