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帝下葬“玉塞肛门”,九窍都堵住大有玄机

发布时间:2024-09-18

古人笃信有死后世界,渴望尸体能永存不腐 ,所以非常注重丧葬仪式,对陪葬品也是精挑细选。
古代人有崇尚玉石的传统,相信玉石有不朽的功效,所以在皇室贵族的陪葬品中,经常能见到玉衣、玉琀、玉握、九窍塞、玉枕等,甚至还会在肛门内塞入玉器。

玉衣作为陪葬品的概念起源于西汉中期,武帝时期尤为盛行,至东汉末年停止使用 ,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过“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的说法。
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称作“葬玉”,种类繁多,包括玉衣、玉琀、玉握、九窍塞、玉枕和镶玉棺等。
其中,玉衣也称“玉匣”,是指两汉时期皇帝和诸侯王等高级贵族死后所穿的殓服。

所谓“九窍玉塞”是将死者的九窍封闭,包括双眼、双耳、鼻孔、嘴巴、肛门和生殖器 ,目的是防止体内精气外泄,从而保持尸体的完整
尽管玉石本身没有防腐效果,但人死亡后肛门肌肉会松弛,体内液体流出,加之肠道内的细菌,这些液体会加速尸体腐化,因此塞住肛门确实有一定的作用。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与妻子窦绾墓中首次出土了两件完整的金缕玉衣 ,这在考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刘胜的金缕玉衣以金丝编织,将2498片玉片串联而成。
除了玉衣,墓中还出土了多种用于遮盖死者的玉件,如眼盖、鼻塞、耳塞、口琀、胸部和背部的玉璧、下腹部的生殖器罩、肛门塞以及手中的璜形玉饰。
此外,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还出土了象征生命再生的蝉形玉琀。

不仅汉朝崇尚玉葬,周边国家也有此传统。
如公元前122年,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去世时,同样采用玉殓葬,旨在保尸体永存不灭。
他身穿由2291枚玉片编织而成的丝缕玉衣,底下垫有珍珠枕,口中塞着丝织物包裹的珍珠,面罩上覆盖两块精美玉璧,手握玉觿,双脚之下则有一件双联璧。
整件玉衣内外覆盖着24件玉璧,最底下还有5件,身体两侧也各有3件。
那时候人们相信灵魂不灭,墓室内的多种礼仪用具被认为能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