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各种性格的父母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父母怎样发挥自身性格中的优点,并避免缺点带来不良后果?老师们又该如何避免在学生管理上出现问题?从3岁到青春期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和老师,都将在《正面管教》的指导下,彻底改变家与校的氛围,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PD)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强调既不惩罚也不娇纵,以尊重和合作为基础。
它倡导通过营造和善而坚定的沟通环境,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律、合作精神、责任感、自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是一套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家庭教育体系,由科学研究支持,同时也是一套专业的父母培训体系。
其依据简尼尔森和林洛特等人合著的全球畅销书《正面管教》,帮助照顾儿童的人(包括父母、教师、保姆、年轻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在尊重和鼓励的环境下,培养儿童的重要社会品格和生活技能。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起就本能地与他人建立连接,那些感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有连结的孩子,其不当行为会相对较少。
简尼尔森提出了“以教育为目的的有效管教”的五大要素。
孩子被以爱的名义给予太多
孩子们在爱的名义下获得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努力,就理所当然地接受这一切。
许多父母认为,好爸爸好妈妈应该保护孩子免受挫折和失望,因此会承担起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难或对他们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
因为忙于生计或不理解孩子对家庭贡献的重要性,父母常常忽视了培养孩子独立动手能力的必要性。
我们剥夺了孩子通过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却反过来责怪孩子缺乏责任感。
当家长和老师过于严格和控制过度时,孩子难以培养责任感;而当他们过于纵容时,同样难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和受尊重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学习到具备良好品格所需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从而培养出责任感。
需特别强调的是,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
我们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和他们享受的特权相关的责任。
否则,孩子会成为只懂得依赖和接受的人,以为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法就是操纵他人为自己服务。
真正接受正面管教
有些家长按照正面管教的理念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不显著,觉得通过提升自己来教育孩子太累,于是放弃了。
他们忽略了正面管教所说的,孩子会先观察你是否真的在改变,事情在变好前可能会变得更糟。
养育孩子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若不持之以恒,只图一时之效是不现实的。
如果家长不真正接受正面管教的理念,仅是想通过技巧来控制孩子,那么正面管教显然不能实现这一目的。
披着尊重外衣的控制,仍然是不尊重,孩子是无法被欺骗的,他们能看穿你的假装,从而不会有真正的改变。
这也是许多未真正接受正面管教理念的家长认为其无效的主要原因。
真正接受正面管教理念的家长会明白,这并非什么独有的理念,而是做人应遵循的普遍原则。
遵守这些原则,是为了促进家长自身的成长。
好的品德不是一日之功,正面管教的家长也会犯错,会失去耐心、情绪失控,甚至重蹈旧路。
他们会发怒、失控,甚至气得打孩子。
他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不完美的。
但他们总是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把问题归结于方法。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在和善而坚定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他们才能学会终身受益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从而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