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真实的“三光”政策 其残酷程度历史书里还是写保守了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1941年12月25日,日军在华北地区抛出了为期三年的“西南肃正大纲”,其中心内容是在长城沿线南北宽32-250公里的广大地域,制造横跨冀东、热河、辽西及察哈尔部分地区的千里“无人区”。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日军“三光”政策的全面升级,其残酷程度远超历史书中的描述。

“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是日军为消灭抗日武装、巩固殖民统治而采取的极端措施。在热河地区,日军将东起山海关以西的九门口,西抵独石口以东的老丈坝的千里长城线划为“无人区”,总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内的村庄被夷为平地,房屋被焚毁,粮食被抢掠一空,无数无辜民众惨遭杀害。

据日本战败后统计,“无人区”内共有1.7万多个自然村被摧毁,新建“集团部落”2506座,约140万群众被强行驱赶。在这一过程中,日军制造了无数惊天血案。1943年2月4日,日军在兴隆县大莫峪村制造惨案,全村50多户中,除3名男子逃走外,其余72名男子全部被杀害,其中有8户被斩尽杀绝,30户丧失男性,成为“寡妇村”。

日军的暴行远不止于此。他们以武力强迫农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土地和家园,凡是拒绝搬迁的,均惨遭杀害。日军还对“无人区”农民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屠杀,连续不断地“大扫荡”“大讨伐”。在伪满洲国方面,由关东军负责实施,从长白山地区调来专门制造“无人区”的讨伐大队,进行烧杀抢掠。

据统计,抗战期间热河被抢走粮食多达96亿斤,牲畜24.8万头。日伪残酷野蛮的“三光政策”,使无数村庄被毁。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原承德地区有6664个自然村在集家时被毁,新建集团部落1939个,119580户人家,988507人被赶入“人圈”,死亡人数75195人,平均死亡率为12.5%。

然而,这样一段惨痛的历史,在官方叙事中却长期处于边缘地位。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至少30年间对待抗日战争的态度可以用“文化失忆”来形容。在国际社会,有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大罪更是几乎完全被历史遗忘,成为长期以来“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隐蔽的秘密”。

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深思。有学者认为,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阶级斗争文化创伤有关。激烈的阶级斗争创伤戏剧占据了这一时期文化创伤的核心,使得其他创伤主张无法产生。阶级冲突的叙事模糊了民族差别,而民族差别对抗战集体创伤的建构至关重要。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要铭记日军的暴行,更要反思历史记忆与集体认同的关系。如何在不忘历史的同时,避免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如何在铭记苦难的同时,推动和平与和解,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历史的真相不应被掩盖,但如何讲述这段历史,如何从中汲取教训,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