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发动机拉缸,这个让车主闻之色变的故障,实际上可能源于我们日常驾驶中的一些小习惯。据统计,2020年汽车投诉总量中,涉及发动机拉缸的仅占1‰左右。虽然概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后果却十分严重。
导致发动机拉缸的坏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
使用低于厂家要求标号的汽油。 例如,一辆要求使用95号汽油的车,如果长期加92号汽油,更容易出现爆震。爆震会导致活塞在气缸中剧烈摆动,对汽缸壁产生巨大冲击力,从而引发拉缸。
冷车启动后猛踩油门。 此时发动机尚未充分润滑,猛加速会增加气缸内燃烧压力,加剧活塞与汽缸壁的摩擦,容易造成损伤。
发动机高温后继续行驶。 当发动机出现高温报警时,应立即停车熄火。否则,高温会导致机油焦化,失去润滑作用,甚至将活塞粘在汽缸壁上,引发更严重的“粘缸”故障。
长时间低速重载行驶。 这种情况下,发动机需要在较高负荷下长时间工作,容易导致过热,增加拉缸风险。
忽视发动机保养。 不及时更换机油和空气滤清器,会影响发动机内部清洁和润滑,增加拉缸概率。
这些坏习惯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们破坏了发动机正常工作所需的润滑条件。 发动机拉缸的本质,就是气缸内壁与活塞环、活塞之间难以形成油膜,导致润滑不良,甚至出现干摩擦。 这种异常磨损不仅会降低发动机性能,严重时还会导致发动机报废。
要预防发动机拉缸,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
严格按照厂家要求使用合适标号的汽油,不要随意降低标号。
冷车启动后,先让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预热一段时间,待机油充分润滑后再加速行驶。
定期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确保水温正常。一旦发现高温迹象,立即停车检查。
合理规划驾驶方式,避免长时间低速重载行驶。
严格遵守保养周期,及时更换机油和滤清器,选择适合车型的优质机油。
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更要留意火花塞的更换周期,避免因老化引发故障。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虽然发动机拉缸的概率不高,但一旦发生,维修成本往往十分高昂。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不仅能有效避免拉缸,还能延长发动机寿命,提高行车安全性。毕竟,对于每一位车主来说,爱车就像家里的成员一样,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只有这样,它才能陪伴我们走得更远,跑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