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近日, 90岁的济公爷爷游本昌荣获“品质巨匠”称号 ,但领奖现场却令在场明星感动落泪。
他先是自嘲自己已加入了“90后”的行列,看向台下的年轻演员,眼含泪光地说:
“你们真幸福,进入了这么伟大的好时代,我真是羡慕你们!但我也很幸运,能随时代一同前进。”
随后他分享了七个字——
“以文艺化导人心”,
也就是“以‘文’化人,以‘艺’导心,永远为观众服务”。
这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信条。
也是观众心中不朽的艺术良心。
与他同台的胡歌目前正在与游本昌一起拍摄王家卫的《繁花》 ,他在台上认真地向大家分享了两人间的拍摄趣事。
一次,两人一起拍摄吃饭的戏,游本昌把一块肉掰碎了吃。
胡歌本以为是他的牙口不好,没想到游本昌却说:“我现在演的是上海的爷叔,他不可能大块吃肉。
如果我还是大口嚼肉,我就成了济公了。”
胡歌还提到游本昌已经90高龄,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但即使没有他的镜头,他仍坚持为胡歌对戏。
如果导演叫停,他会不断鼓励胡歌: “没关系,我不累!”
如果通过了,他会对胡歌竖起大拇指: “演得好!”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老艺人的敬业精神,让许多演员感叹不如。
游本昌生于1933年,年过五十才成名,两度出家,还赔光了家产。
其中的许多甘苦都是与时间抗争后获得的,或许他的经历最能教会我们如何在困境中笑对生活。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
当你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一定会不由自主地一起哼唱起来。
而52岁的游本昌在得到这个角色前,已经跑了79次龙套。
老戏骨的演技不是天生的,而是磨练出来的。
高中时,游本昌被文工团选中,毕业后直接进了南京文工团。
第二年,他获得了上海戏剧学院的保送机会。
大学毕业后,游本昌去中央话剧院当了一名话剧演员, 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龙套生涯 。
游本昌始终坚信: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他为了没有台词的农奴角色查阅了
19本书
,从服饰装扮、饮食习惯,到心理活动,都琢磨得透透彻彻。
最终塑造了因过度劳作而瘸腿、瞎眼的农奴,还得了咳嗽病,路过一旁的椅子时,眼神中流露出“想休息”的渴望。
优质演员用心赋予角色个性—— “没有台词不等于没有声音。”
1966年,33岁的游本昌经历了上山下乡,和妻子过着清贫生活,抚养了一儿一女。
艰难的岁月中,他什么都做,煉钢铁,当炉钳工,盖房子,种地……而演艺梦想只能在工作间隙,通过表演给周围的人看来实现。
十年后,游本昌回归老本行,他在电视剧《孔乙己》中迂腐可怜的形象,与原著中的孔乙己如出一辙。
1984年,游本昌登上了首届央视春晚,凭借哑剧小品《淋浴》一举成名。
次年,52岁的游本昌终于凭借《济公》一战封神,家喻户晓。
那时的演员还没有天价片酬,出演《济公》每集不过 120元 ,游本昌却竭尽全力塑造了经典的活佛济公形象。
在拍摄期间,游本昌每天都要把次日的戏在脑中过一遍,就算因此睡眠不足4小时甚至通宵达旦。
在拍摄吃肘子的戏份时,他吃的是在39℃高温下已变质的臭肉,直到导演喊停才吐出来。
我们看到的是他吃得津津有味,一脸满足。
还有剧中在衙门被打的戏,他为了追求真实效果,不戴护垫拍了12遍,最终被打得爬不起身。
我们看到的是他一脸瞌睡毫不在意的样子。
还有剧中的经典一幕——
济公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家,一半脸哭、一半脸笑,虽不见泪痕,却显半生风霜。
一个神乎其技的表情背后,是游本昌对着镜子练了整整3个月,成为他的肌肉记忆。
他曾坦言,济公这个角色“拼掉了他半条命” ,正是因为他如此用心,作品才会广为流传。
游本昌并非野心勃勃的演员,但每拿到一个角色都会倾注全部心血去塑造。
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最知名的两个角色,一个是 济公 ,另一个是 和尚弘一 。
在接演弘一时,游本昌为了更贴近角色,甚至二度出家。
艺术家不仅在事业上大放异彩,在生活中也有情有义,游本昌堪称德艺双馨。
游本昌人到中年才成名,却片约不断。
奈何妻子被诊断为癌症二期,医生说手术无多大意义。
为前途,有人会选择“上岸先斩意中人”,但游本昌则用情义和担当给了我们另一种答案。
不想放弃妻子,游本昌毅然决定暂别演艺事业。
“我要好好照顾她,否则我一定会后悔的。”
他几乎花光了积蓄,带着妻子四处求医,为妻子做饭,煲汤,安慰她。
在游本昌的悉心照料下,奇迹般的,妻子的病情逐渐稳定。
4年后,游本昌才重新接戏。
经历这件事后,他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2000年,年过古稀的游本昌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在那个年代,他选择去做不被看好的哑剧和排片难的话剧。
他先是投资拍摄了哑剧《游先生哑然一笑》,后来拍摄《了凡的故事》,但是反响不尽如人意,让他赔光身家。
但聋哑儿童的笑容,让游本昌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
2008年起,他在北京史家小学免费开设表演课,一教就是8年。
80岁时,赔光积蓄的游本昌不仅没有停手,反而卖掉仅有的一套房去拍摄《弘一法师》。
第一年公演,《弘一法师》仅仅演了3场就花光了资金,还欠下巨额债务。
第二年,由于质量过硬,从一年三场变成了百场,甚至被邀请到美国、加拿大演出,游本昌才真正东山再起。
52岁成名,83岁赔光积蓄,如今90岁坐拥上千万粉丝,作为胡歌的人生导师,却始终不忘初心,秉持匠心精神,赢得世人敬重。
游本昌遇上济公,一生没有挣到大钱,但精神上我们看到他发自内心的满足。
其实演员在塑造角色的同时,角色也在教化演员,改变他们的世界观。
我们喜欢“济公”的什么?
有一个酒店董事长说,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候,因为济公的乐天精神,重燃了对生命的渴望,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要不是您演了济公,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在一档节目中,郭德纲曾向游本昌请教:“我也很想演济公,但是我这么胖,您得教教我。”
游本昌回答说,30年代就有一位胖胖的演员尤光照演济公,所以说,菩萨是无相的。
菩萨真正的形象是无定形的,任何人都可以演济公;只要心怀善意,人人都能成为济公。
“无烦无恼无忧愁,世态炎凉皆看破。”
不会因落于人后而焦虑,要能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
人生其实很简单,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冷了添衣,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