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颤?提醒:房颤发生时,身体往往会有4大症状,需警惕!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影响着全球数千万人的健康。据美国梅奥诊所的最新研究, 美国有超过500万人患有房颤,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更是高达1000万。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达4%,80岁以上人群则高达9%。

房颤的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头晕和乏力。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脏在扑动、砰砰直跳或狂跳,这种不规则的心跳可能会导致明显的不适。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患者还可能出现眩晕、头重脚轻的感觉,以及呼吸急促和身体疲乏等症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完全不知道自己患有房颤。

房颤的发病机制与心脏的电传导系统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始于心脏顶部一组名为窦房结的细胞,信号通过心脏上下腔之间称为房室(AV)结的通路,导致心脏收缩和泵血。但在房颤患者中,异常电冲动在上方心腔(心房)突然开始发放,导致心房收缩紊乱且过快,心腔无法在收缩间期中适当舒张,从而降低了心脏泵血的功率。

房颤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病发作、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肺部疾病等。 此外,过度饮酒、摄入过多咖啡因、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诱发房颤。值得注意的是, 房颤本身虽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它会显著增加中风的风险。 未经治疗的房颤患者,中风的发生率会增加5倍。

治疗房颤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形成,而手术治疗则包括导管消融和开胸心脏外科手术消融等。预防房颤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运动。

房颤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心功能下降,造成不可逆性心脏损伤。更重要的是,房颤会显著增加中风的风险,而中风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因此,如果出现心悸、气短、头晕或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总之, 房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心律失常 ,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了解房颤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种疾病,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