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来决定心脏病风险?或许能预防心肌梗死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 CACS)是一种通过CT扫描评估冠状动脉中钙沉积情况的无创检查方法。近年来,这一技术在心脏病风险评估和预防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CACS检查通常使用128排256层的高端CT机进行,无需注射造影剂。检查过程中,患者仰卧在可移动检查台上,胸部贴上电极,然后检查台滑入CT扫描仪。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0-15分钟。检查结果以Agatston评分的形式呈现,反映了钙沉淀的总面积和密度。

CACS评分在心脏病风险评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Mayo Clinic的数据,零分表示未来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极低;100到300分之间意味着中等程度的斑块沉积,未来3到5年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较高;超过300分则代表患病范围扩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更高。这种量化评估方法为医生提供了更精确的风险预测工具。

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CACS评分同样具有潜在价值。研究表明,约85%的血管钙化斑块将继发血栓,从而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通过早期检测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这一风险。例如,对于CACS评分在100到300分之间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甚至设立新的减重目标。

然而,CACS检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它无法区分钙化斑块的稳定性。其次,对于已知心脏病发作高危人群或已有心脏病史的患者,CACS检查的收益可能有限。此外,检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辐射暴露风险,虽然通常在安全范围内,但仍需谨慎考虑。

尽管如此,CACS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例如,基于CT的人工智能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模型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CACS评分有望成为心脏病风险评估和预防的重要工具,为患者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