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关注热点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西北欧的余热利用案例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成为热议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呼吁加快推动工业余热资源化利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这一议题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却不高,大量余热被白白浪费,既造成了能源浪费,又增加了环境污染。

相比之下,西北欧国家在工业余热利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以芬兰为例,该国早在2010年就开始回收数据中心余热,用于市政供暖。芬兰一家数据中心通过余热回收系统,每年可为周边居民提供约10万兆瓦时的热能,相当于减少了约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更是将数据中心余热作为城市供暖的重要来源之一,每年可为约1.5万户家庭供暖。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还为数据中心运营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然而,我国在工业余热利用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大约有8万座数据中心,但多数余热直接排向大气。目前,国内仅有阿里巴巴千岛湖数据中心、腾讯天津数据中心等少数几家企业开展了余热回收利用。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经济性尚不明显,余热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且回报周期长;二是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统一标准和配套基础设施;三是节能技术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缺乏足够的示范案例作为参考。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考虑设立工业节能技术推广基金、数据中心节能技改专项资金,对积极探索新节能技术的企业予以奖励或补贴。同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为采用常规融资手段困难的企业提供创新贷款产品。

其次,完善标准体系及鼓励技术研发。尽快建立和完善数据中心余热利用技术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建设标准规范。同时,加大对数据中心余热利用技术的研发,探索成熟的余热利用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最后,持续完善节能技术推广机制。建立余热利用示范推广中心,向社会宣传节能效果显著、经济适用、技术成熟的优秀典型案例。同时,搭建节能技术产品供需对接桥梁,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期待,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工业余热利用能够尽快迎头赶上,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